歌剧界流量担当 京沪两代“江姐”国家大剧院唱起《红梅赞》

2021-05-01 19:12:03 作者: 歌剧界流量担

图说:《江姐》演出照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摄

“时常有人问我,《红梅赞》为什么可以传唱至今,我想,这不是《红梅赞》的魅力,是江姐的魅力。”昨天起,上海歌剧院歌剧《江姐》在国家大剧院连演两日,演出前,曾为歌剧《江姐》谱出《红梅赞》的87岁作曲家羊鸣感慨。

原空政文工团第二代“江姐”孙少兰听闻上海歌剧院第六代“江姐”要来北京演出,特地前来观演。演前的观众见面会上,孙少兰和来自上海的何晓楠、周琛两位80后“江姐”同台唱起《红梅赞》。孙少兰激动地说:“有幸短暂受教于上海歌剧院第一代‘江姐’任桂珍老师,这一次终于可以一睹完整版《江姐》。”

1977年,20岁的孙少兰接过了歌剧《江姐》的传承大旗。那时候,空政文工团里的初代“江姐”已全部转业,留下的除了“双枪老太婆”,几乎全是反派人物。她没有样板可以参照,只能向初版《江姐》的主创求教,一遍遍看电影《烈火中永生》,按主演的路子走下去,再填入自己的理解。

图说:周琛、孙少兰、何晓楠(左至右)唱起《红梅赞》

孙少兰清楚地记得,当时初出茅庐的自己,曾和任桂珍有过一段对话。那时上海恢复了《江姐》的演出,任桂珍到空政文工团来观摩。孙少兰问任桂珍,在上海演出《江姐》有什么感受,任桂珍说,原版是你们的,我是来学习的。孙少兰忙不迭地说:“我是新演员,还得向您学习。”任桂珍却说:“你担了这个角色,咱们就互相切磋。”

那时的孙少兰深知,自己离被观众认可的距离还很远,却备受任桂珍一番话的鼓舞。此后,孙少兰在舞台上伴着第三代、第四代“江姐”的成长,也成为了更年轻的“江姐”的引路人。

一曲《红梅赞》罢,全场观众开启了追星模式,红色的背景板前,挤满了争相和三位“江姐”合影的观众。《江姐》到底有多火,一看现场便知。观众阮阮回忆起当年在大学里军训时,她随口说了句《江姐》中的歌词,“这火辣辣的太阳在当头照”,旁边一位陕西女孩接道,“照得我心里好烦恼”,另一位南京同学继续接龙,“在重庆我没把戏唱好哇,罚到川北来跑龙套”。

图说:主创与剧迷互动

这次听说上海歌剧院要来国家大剧院演出,而且是两位年轻的“江姐”,阮阮和十几位铁杆《江姐》迷组团前来,一买就是两场。她感慨:“再次看到《江姐》,听到那熟悉的旋律,我们想用一段毛主席语录来表达心中的感受,‘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阮阮还带来了一本她珍藏的笔记本,里面是她年少时用铅笔抄下的《江姐》全部歌词歌谱。在笔记本的末页,有她请空政文工团五代江姐留下的签名。现场,她郑重地请何晓楠和周琛在老一辈“江姐”的名字后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本有些泛黄的笔记本,体现的是一代代歌剧人的成长,愈发年轻的《江姐》,体现的是代代相传的红岩精神。(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