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伙食费20元,家中空无一物:90后白领的“不消费主义”

2021-05-03 07:54:10 作者: 月伙食费20
月伙食费20元,家中空无一物:90后白领的“不消费主义”

乔桑践行的是“不消费主义”——不消费不等于完全不花钱,提倡的是不去过度消费,简化生活,留出更多的精力关注心灵。

月伙食费20元,家中空无一物:90后白领的“不消费主义”

4月24日,乔桑在“空无一物”的家中读书。新京报记者 苑苏文 摄

文 | 新京报记者 苑苏文 实习生 陈思羽 张瀚文 尚倩玉

编辑 | 陈晓舒 校对 | 李立军

?本文约5422字阅读11分钟

宣布成为不消费主义者之后,乔桑不再化妆,每天穿同一件灰色卫衣,搭配着软塌塌的灰色运动裤和白色帆布包。

她今年30岁,干销售八年,当这样一身出现在工作场合,总能听到“委婉”的抗议。在五星级酒店开年会,有人对乔桑只背了帆布包感到惊讶,评价她“穿得太素,拿得太少”。与客户初次见面的场合里,乔桑也能“明显感觉到,没有礼仪场合的那种特别尊重。”

乔桑践行的是“不消费主义”——不消费不等于完全不花钱,提倡的是不去过度消费,简化生活,留出更多的精力关注心灵。

和大多数网友一样,乔桑对不消费主义的最初印象来自新西兰华人丁红——她将这一的理念引进国内。丁红的故事广为流传:全部行李只有一个背包,六年没租房,住在公司,吃剩饭,在健身房洗澡,一个月平均花费不超过500块。

在乔桑初期分享的视频中,她试图模仿丁红,严格地不花钱。但她发现自己陷入了“怎样才能不花钱”的焦虑。她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平衡方式。

“不消费”的生活

不消费的第一天,乔桑开始为食物发愁。

乔桑盘点了自己存货,发现几十袋方便面全都过了保质期,只得忍痛扔掉。她拉开双开门大冰箱,有螺蛳粉四袋,鸡尾酒十几罐,五谷杂粮,零食饼干,苹果,少数肉类和坚果。

既然不能消费,乔桑打算以物易物。于是把螺蛳粉和鸡尾酒的照片发到小区业主群里,询问是否有人想要,但无人回应。

早晨起床,她吃了电饭锅里煮好的杂粮粥,中午,同事们都外出吃饭,她独自留在办公室里吃一杯自制豆浆和一个苹果。下午,她和同事们聊起自己正在践行不消费主义,这听起来像是她从此一分钱都不能花,同事们想帮助她,有人遗憾地说,自己前天吃的海底捞剩了很多菜,早知道就拿给她,还有人说,自己家里有多余的鸡蛋,可以在第二天带来。

乔桑决定用两本瑜伽书换这几颗鸡蛋。

她想效仿国外的不消费主义者,去超市寻求过剩的免费食物。楼下超市的老板忙着招呼客人,简短地告诉她,每日剩下的蔬菜和水果,会选其中品相好的低价销售。乔桑想免费回收些品相不好的,但老板并不搭理她。她还试图去菜市场免费回收卖不完的散装牛奶,仍以失败告终。

她开始四处“化缘”。同事拿来了承诺的12颗鸡蛋,关注她视频的人给她送去了半包挂面,两颗发了芽的土豆和三根胡萝卜。

她回收了父亲的不锈钢老饭盒,继承了这位退休国企职工十几年前每日带饭的生活。把土豆发芽的地方切掉,高温蒸熟,做成土豆泥当午饭。后来,朋友还接济了大米,解决了她的口粮。

食物的匮乏让乔桑感到饥饿,她自我解释这是开始尊重食物,开始思考摄入营养均衡。直到有天她去体检,发现可以吃免费的自助餐,不由自主地取了比平时更多的食物。

不仅在食物上节省,“衣、住、行”等方面,乔桑都做减法。

捐走200件衣服后,她连续几十天穿着一套灰色卫衣和运动裤,衣服沾了味道,她就喷点香水,脏了就清洗过后用洗衣机甩干。

她把头发在脑后扎起,对着镜子,鼓起勇气剪掉小辫。头发散开后,后脑勺处剪得凹进去了一块,只能求助于妹妹,才勉强修齐。后来,她学会了自己剪头发,把头发长度控制在了耳垂之上。

乔桑80多平米的房子,变得越来越空。隔出两间卧室的非承重墙被她推倒,变成一望到底的开间。她有过沙发,但刚买来就扔了架子,摆着几个垫子在地板上,后来垫子也被她舍弃了。

月伙食费20元,家中空无一物:90后白领的“不消费主义”

乔桑用毯子铺的读书角。新京报记者 苑苏文 摄

她还有过床,但依次扔掉床架、床垫和床板,如今整个床铺只剩一条毯子。每天起床,她会叠两下,把床铺收到柜子里。

只留下吃饭的桌子和长板凳。洗衣机和衣柜都贴墙放着,房子里的地板是灰色仿水泥材质的。为省电费,乔桑很少开灯,整间房子是冷色调。

日用品尽量不消费。她不再使用厕纸,只用智能马桶的烘干功能。有人给她寄来一袋茶籽粉,可以代替洗涤灵,还有人给她转发洗发水的配方,只需皂角、红糖和石头,就能解决洗发的问题。她还根据网上的配方,用椰子油和小苏打自制牙膏,但“没敢用”。

出门时,乔桑会踩着滑板去医院和地铁站。但上班的地方太远,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在一位喜欢“薅羊毛”的同事的提醒下,她发现了可以少花一毛钱的充值窍门。

第一个月过去后,乔桑买菜和水果只花费了20.5元。她当月总花费2884.1元,其中,看牙医、宽带和水电气费占了两千多元,给猫买刷子花了148元。

这个月,乔桑瘦了6斤。

购物“焦虑”

乔桑收入不低。“我过去对花钱没有太多思考,想花就花”。她一度把快乐寄托在赚钱和花钱上。

大学时,乔桑考了导游证,课余时间在北京当导游,收入颇丰,她会凌晨去大红门、天意或动物园的批发市场进袜子、披肩和小饰品,在北京的地铁站摆摊。

毕业后,她进入互联网大厂,开拓市场,推进项目,尽管偶尔过着“996”的生活,收入也越来越多。她换了三次车,一次比一次高档。成斤地给自己和家人买衣服、鞋子和包。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