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6日复旦成长计划——永远不要放弃成长

2021-05-06 03:29:25 作者: 上海6日复旦

4月份是一个有成长标记的月份。

001 百战归来再读书

上周去复旦读书,公司取的名字是,百战归来再读书,很喜欢这个很飒的名字。

这次团队了去了十几个小伙伴,我们同吃同住,一起读书,听复旦保险系的教授和博士们讲课。真好。这样的学习真好,公司的投资于人战略真好,能够舍得这么大的成本投资于人真好。

每天从早上8点半到10点半,中间只有2个小时的吃饭休息时间,其余时间全在上课。可以说是沉浸式上课了,因为手机统统没收。

很久没有连续这么多天的读书学习了。强度也是回归到了高三备考期了。

爽。

002 两个收获

除了知识和经验,还有一件让我特别有收获的事情是,我居然可以跑步,且跑了7.5公里。

那天晚上下课,原本想去健身房跑步机上快走,后来被同事说服一路跑到了外滩。

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天我真的被团队的力量感动到了。一路十几个人,大家一路跑,有快有慢,当然我就是那个最慢的,因为我很少跑步。

我落在最后,一路无数次想打车回去,但特别感谢zhuang老师一路骑着自行车跟随,我终于跑到了外滩。

人生第一次跑了这么长,不得不说,这就是团队和队友的力量啊。

所以,这件事,让我有了两个收获:

第一,不要小看团队的力量,也许有的时候,无需多说,只是陪跑,伙伴就可以坚持下去了。带团队也是同样。

第二,原来我可以跑步,哈哈哈哈。

最大的感受是,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肯定走得远,我相信如果当时只有我自己跑,一定早就打车回去了。因为“我想打车回去”的念头几乎一直萦绕一路。

003 毕业典礼

学习结束后,公司贴心安排了隆重的毕业典礼,穿学士服,扔毕业帽,拍毕业照,让我重温了一次大学毕业的时刻。好暖心。

离开上海前,去复旦大学旁边的小卖店里买了明信片,旁边竟然还有个邮局,写了明信片寄个自己和汐汐。

我喜欢寄明信片给自己,以前出去玩的时候经常寄。但这些年把这个习惯遗忘了。

这次之所以一定要寄是因为,汐汐在这两年时常说“我要上复旦”。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liang老师说过复旦大学,所以她想去。她喜欢liang老师,所以连老师说过的学校一并喜欢了。

这就是喜欢的力量啊。

004 张爱玲故居

有一天我和昀姐去了一趟张爱玲故居。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寓,不对外开放,楼下有一个纪念张爱玲的咖啡店,可惜没有坐在里面发呆一下午的时间。

公寓旁硕大的树荫洒落在淡黄色的墙壁上,风一吹,好舒服。也算来过了。

买的第一本的张爱玲的书是《十八春》,还是大学刚毕业那年,在青岛的糖酒会上买的。突然觉得,买书应该在现场买,因为会记得当时买书时候的心情和场景。现在大多数书都在京东买,似乎少了一些特别的回忆。

005 永远不要放弃成长

这真是个美好的时代,自主的时间,自由的心灵,自由的工作和生活。特别喜欢潇洒姐那本书的名字《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这一生,自己做主多好。如果你也恰好在寻找一个全新的事业起跑线,那么来找我吧。

喜欢思考与反省、自律、目标感强、执行力强、认同终身成长的人们,无论你在哪个城市,无论是否在成都,我们都可以来聊聊。

成长是在一次次“未知”、“不确定”、“全力以赴”中获得的,虽然不是每一次“全力以赴”都能成功,但,但为了想要的生活状态和时间自由,还年轻,你决定改变吗?

ps:讲一个小插曲。

有一天,我带汐汐去医院,一路上我们特别开心,一点都没有去医院的沮丧,反而像去逛公园。我跟她说,妈妈再也不用请假了。从医院出来后,带她去了书店看书,去公园的河边溜达了很久,又去吃了她最爱的寿司,我们两个开心得不得了。

我学琴、健身、陪伴、学习、都源于时间自由。工作时认真工作,生活时认真生活,并不会因时间自由而失去追求。

昨天刚好工作总结,上个月业绩TOP5,年金TOP1,每年达成MDRT,是的,生活和工作可以平衡。

只要你决定。

团队一个新伙伴,29岁,电子科大MBA,宝妈,曾在自己的行业业绩做到全国亚军,为了平衡生活与工作,主动转换。

她说她就是希望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平衡。

无论何时,不要因为任何人或任何事,停下成长的脚步。感恩一路同行的人,感恩一路信任的人。

4月过去了,5月再见。再次感恩我的客户朋友们,谢谢你们陪我走了这么久,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