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东风西渐,是冒险之举还是有备而来?

2021-05-07 19:26:22 作者: 专访|东风西

你了解海上丝绸之路吗?你见过海上丝绸之路上往来运输的艺术品吗?你觉得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艺术品?

绚丽多彩?色泽富丽?历史悠久?独具风格?

在不少人看来,这是一个被人忽视、价值被低估的板块,但华艺国际2021广州春拍却开创性地将这一板块的艺术品汇集成“东风西渐——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社会变迁”专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但也有人认为,在当下艺术市场整体疲软的情况下,推出这一特色专场,是一次冒险的尝试。

是冒险之举还是有备而来?日前,《中国收藏》杂志记者独家专访了华艺国际瓷器·玉器·工艺品部广州业务负责人周俊,相信他的解读或许会为你揭开谜团。

“东风西渐——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社会变迁”专场预展现场,所展出的各式拍品格外吸睛。

专注岭南特色 首场专拍告捷

“东风西渐——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社会变迁”专场是华艺国际2021广州春拍中首次推出的特色专场,此专场中包含广彩、广绣、石湾陶塑、铜胎画珐琅、通草画等多个门类共近百件艺术品,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在无数双关注的眼睛中,既有私人藏家,也有文博机构。经过一场“你争我夺”的激烈竞拍后,该专场上拍的近百件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代表性“海丝”艺术品,最终收获1102.39万元的总成交额。

清道光 广彩三国人物刀马战将图双狮耳大地瓶(一对)

高140厘米

成交价:166.75万元

《中国收藏》:为什么会推出“海丝”主题专场?

周俊: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文化往来的海上通道,经由这条重要贸易线路运出国门的艺术品也是难得的瑰宝。广州作为清代最大的港口,由此运往各地的艺术品不计其数,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很早以前,我们就有过将这一板块艺术品进行拍卖的想法。但因种种原因,我们并没有成行。

这次“东风西渐——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社会变迁”专场的推出,其实有两个有利条件:一是拍品征集方面的契机。专场中有很大一部分拍品来源于广东的国营文物商店,均于十多年前从海外购藏,涉及广彩、银器、铜胎画珐琅、玻璃画、油画、刺绣、黑漆描金漆器等多个门类。恰逢该文物商店面临改制,选择将此批藏品释出,机缘巧合之下被华艺国际征得。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增添了一些拍品进行填充和丰富,从而最终形成了这个专场。

二是华艺国际2021春拍选择在广州举行今年首次线下拍卖会,这就使我们在选择拍品时的目标更为明确,那就是要更加注重岭南特色,因而大部分拍品都以具有广东特色的艺术品为主。

《中国收藏》:在您看来,“海丝”专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该专场的最终成绩达到预期了吗?

周俊:区别于其他专场,这一专场呈现出的最大特点就是唯一性。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拍品设置方面的唯一性,即构成该专场的所有拍品均为曾经在海上丝绸之路经由广州外销国外的艺术品。

早年间,华艺国际曾经试图在同以“东风西渐”命名的专场中推出广彩和西洋古董钟,但作品门类比较单一。而这次“海丝”专场却以极其丰富且极具艺术性、多元化的拍品门类,成为了目前全国范围内首个全面涉及海上丝绸之路各个题材、品种、门类的专场。得益于此次的成功探索,华艺国际也将持续深耕这一领域,并将使其成为在广州长期、固定推出的专场。

这一次,该专场共取得1102.39万元的总成交额。可以说,这个成绩虽在预期之内,但没有太多惊喜。不过,专场所带来的影响力却是空前的。最初宣传推广时,不少国有文博机构和私立博物馆、私人画廊都积极响应;预展的时候,它又吸引了各路买家的积极关注,这些都为该板块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影响力广泛 持续挖掘市场洼地

对于有着近30年历史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而言,将“海丝”主题艺术品系统推出,这还是第一次。尽管最终取得的成交额或许没有那么耀眼,但正如周俊所说,“专场所带来的影响力是空前的”,越来越多地人通过这场拍卖开始了解曾经海上丝绸之路中出现过的艺术品,感受这些艺术品的美,发现其艺术价值……而华艺国际也将持续深耕这一板块,并作为长期的固定专场进行推出。

《中国收藏》:都是哪些人在购藏“海丝”拍品,是否以广东藏家为主?

周俊:从买家结构来看,国有机构买家和私人买家各占50%。但购买体量大、成交价格高的买家还是以私人为主,私人美术馆在购买时会更有倾向性,因此也会买得更多。国有文博机构在购买时侧重于银器,以及该专场的高光拍品陈渭岩瓷塑粉彩亲王像身上。

从地域分配来看,买家呈现分散态势,并没有局限于广东地区。例如有一位在专场中主要购藏刺绣作品的南方买家,就来自于广东以外地区。还有购藏了铜胎画珐琅艺术品的藏家,其实是来自东北地区的客人。

值得一说的是,尽管拍卖结束了,但后续的影响还在持续。如有一位在北京专门从事广彩收藏的私人博物馆的客户了解到拍卖信息,向我们询问其是否可以对流拍的艺术品进行私洽。

据我了解,大家对这类艺术品感兴趣,主要还是因为拍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对于外贸外销品来说,它能否打动人、影响人,能否让藏家回归生活,成为购藏的重要因素。

《中国收藏》:与其他收藏品类相比,“海丝”藏品似乎还处于市场洼地,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周俊:如今市面上出现的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拍品并不少见,但缺少系统展示。“海丝”专场是初创性的,但现在反观,我觉得当时宣传推广时依然存在一个误区。

这个误区主要是针对陈渭岩瓷塑粉彩亲王像而言的。此前我们一直将该作归类于石湾作品中,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因为这件作品并不属于石湾窑,只是因其制作者陈渭岩是石湾人,所以我们才做了这样的分类。如果从严格意义上讲,此件应属于陈渭岩在景德镇时烧制的粉彩器物,显然归类到石湾作品里是欠妥的,从成交价上也能明显看出这一点。对于买家来说,138万元的价格绝对是物超所值,但实际上这一价格并没有完全体现拍品的价值。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