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 曾振伟:公共艺术是城市灵魂的表现

2021-05-11 22:53:51 作者: 专家观点 |

低俗艺术对公共艺术是种污染。

——曾振伟

在广州市的新中轴线上,《未来之门》《百鸟归巢》《拥抱世界》……等多个户外大型公共艺术作品,正逐渐成为广州城市的文化符号,而这些作品,正是来自广州市文化大师,著名城市公共艺术家,“城市艺术季” 学术委员会专家及广州首席代表曾振伟之手。去年,广州市授予曾振伟文化大师工作室称号。

十几年前,曾振伟作为海外人才被中山大学引进回国,他善用当代艺术的视觉语言来阐述具有区域特色的传统人文精神,多年来结合行为心理学、色彩学、符号学、视觉心理学、形态学等理论观点来塑造出引人瞩目的公共艺术。仅在广州,曾振伟创作的大型公共艺术就有二十多件,这也体现了广州这座城市对公共文化塑造的意识和审美正在逐渐提高。

对于曾振伟的公共艺术,法国国家文化骑士勋章获得者、法国著名当代艺术评论家奥德·克劳斯曾评价到:“曾振伟先生的作品采用了城市雕塑中的许多新材料和新形式,重振了中国人对于永恒与运动的理解,他是一位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包含了两种具有强烈反差的元素:具有特殊书法韵味的抽象化以及十分杰出的形象化,两种不同元素的融合与碰撞,使得我们可以从其作品中发现广州的精神:广州是一座企业家与商人汇集的城市,也是一座沿海城市,同时也保持开放接受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它诠释着的是一种‘生命的冲劲与力度’。”

日前,担任城市艺术季学术委员会专家的曾振伟老师接受收藏周刊记者专访,围绕“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的话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他表示:“公共艺术就是构建一方水土和一方文化良性发展的重要土壤。”

很多城市充斥着不少

令人无法接受的丑陋雕塑

收藏周刊:您能否谈谈目前公共艺术的现状?

曾振伟:我认为,目前最迫切就是要梳理以本土文化观念为背景的、具有当代美学意识的正确文化观。说到公共艺术的现状,我认为现代艺术美的形态应该是带有学院派技术高度的唯美内容,要不就是经过高度提炼概括成具有特定美学观的当代艺术,不然就不该摆设在公共场所之中,丑化社会和民众。但是目前在城市公共艺术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很多城市空间中充斥着不少令人无法接受的丑陋雕塑,这其实就是文化观的缺失。

曾振伟《向上》地点:广州大学城创智园

纵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现在是四角鼎立。但是我可以说,广州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一个城市,在公共艺术方面是做得最好的城市,当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介绍我的《未来之门》雕塑和广州经济建设成就时就说过:当金蝉登顶,广州拉开了现代化建设的序幕,这已经证明广州的公共艺术是具有国际公认的时代地标的,这点比北京、上海……全国任何一个城市都做得好。

我们可以把广州新中轴线上的作品全部拿出来,跟北京、上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一比对,广州在这点上是拥有非常高的自信的。

曾振伟 《未来之门》地点: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场

此外,我也关注到近几年国内也爆出了很多著名艺术家、机构或者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脚踏实地去创造公共艺术,去构建良性的文化生态,反而喜欢走捷径,即有抄袭他人文化艺术成果的现象,就连我身边的艺术家朋友都跟我倾诉过不少被抄袭的苦恼,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多具有一定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的个人或企业却选择抄袭别人?这的确令人费解。全社会应该建立共识,抄袭是创新意识的拦路虎,我们就应该一致唾弃这样的抄袭行为。

坚决批判追求视觉感官刺激

刻意将作品丑化、低俗化

收藏周刊:您刚刚讲到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公共艺术丑陋形象的问题比较普遍,另一个就是关于抄袭的问题,换句话理解:即是公共艺术的创作土壤缺乏创新的问题。二者您觉得哪个更严重?您觉得如何才能减少艺术抄袭的现象?

曾振伟:我个人觉得这两个问题都很严重。

关于公共艺术的丑陋形象问题, 我一直在强调公共艺术是城市的灵魂表现这一文化观,公共艺术家与艺术家不同,他肩负着营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社会道德义务和责任。但是近几年我看到了很多城市新建的公共艺术作品,孤立在城市的许多角落,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和建筑物主体脱节,完全没有形成一种唇齿相依的对应关系,甚至艺术家为了追求视觉上的感官刺激刻意将其丑化、低俗化,毫无公共道德的作品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存在无疑对市民的审美教育会起到潜移默化的误导,这也是我坚决批判的。

曾振伟《五洲英才》地点:暨南大学新校区

关于原创作品的保护与杜绝抄袭,个人认为,我们的行政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就是指政府保护原创著作权的政策和法律惩罚力度一定要大,绝对不能放纵抄袭者随意亵渎艺术家原创形态和艺术精神。就像前段时间备受关注的鸭兔事件、青海美协主席抄袭事件、上海也有过相关的公共艺术抄袭事件等等,都反映出在目前浮躁的社会风气下,如此这种公然无视原创,任意抄袭的行为,真的是令人不齿。

收藏周刊:您对上海和北京的公共艺术现状怎么看?

曾振伟:上海的公共艺术如果仅从作品的形态美学上看,好作品不少。但如果我们从公共文化意识的维度上来分析的话,好作品并没有。

曾振伟《悦汇儿》地点:广州悦汇城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