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白衣天使神圣使命——记者走近南丁格尔式优秀护士

2021-05-13 11:25:13 作者: 坚守白衣天使

5月12日,在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暨乌鲁木齐地区第十三届南丁格尔式优秀护士表彰大会上,乌鲁木齐护理界的老前辈们,为即将加入护士行列的新护士们进行授帽仪式。 (记者李晓青摄)

致敬白衣天使

她们细心体贴,忙碌在病床前;她们步履匆匆,穿行在病区里……她们,就是我们身边的“南丁格尔”。

新疆网讯(记者刘薇 李晓青 梁淑芳)5月12日,记者走近3位获得乌鲁木齐地区第十三届南丁格尔式优秀护士荣誉的护理工作者,体会她们的工作,倾听她们的声音。

聂玉琴

做好临床工作 培养护理人才

5月12日,聂玉琴一早就被祝福短信叫醒。

有着35年护龄的她现任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每周她都会巡查全院科室2-3次,进行护理质量评估和指导。她常叮嘱护士:“如今的护士不再是传统观念里打打针、发发药,而是能科研、多技能的护理人才。”

1986年聂玉琴入职,先后在心胸肿瘤外科、急诊科和神经外科工作,2010年医院成立了脑瘫科,她带领脑瘫科护理团队积极开展康复护理。

普通孩子轻易就能完成的动作,对于脑瘫患儿来说需要经过千百次的训练。孩子成功了,她会激动地送上一个大大的拥抱,如果没有完成规定的动作,她也会笑着说:“宝贝,已经很接近了,继续加油。”

如今,从一名护士成为主任护师、副教授,聂玉琴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还作为新疆医科大学护理专业的研究生导师,培养新型护理人才,为基层培养康复专科护士,为民众进行康复健康教育科普讲座。

周丽萍

护理萌生巧心思 小发明起大作用

护士节当天,市眼耳鼻喉专科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周丽萍带领着手术室的护理团队依然忙碌在岗位上。

从事护理工作21年,今年周丽萍荣获乌鲁木齐地区第十三届南丁格尔式优秀护士。护理工作中,周丽萍善于钻研,在眼科手术中,为了给患者提供有氧环境,一般会用颌托和吸氧管来支撑患者脸部的手术巾,细心的周丽萍注意到,普通的颌托无法调节,患者会在术中感到不适。

2018年,周丽萍带领护理团队发动身边人寻找合适的可塑性材料,经过反复摸索与改进,最终,发明了一款“可塑性吸氧颌托”用于眼科手术,给患者提供有氧环境,避免患者因紧张导致的憋闷、恐惧等情况。

2019年,这个小发明还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目前已在该院临床上推广应用,获得了患者和护理人员的认可。

吴星

疫情防控一线 值守责任担当

吴星是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有着29年护龄的她,每天总是忙忙碌碌。

2020年,吴星两次请缨前往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去年7月,她担任新医大一附院核酸采样队的队长,常常工作到深夜,为居民提供对接—采集—转运—检测“一条龙”服务,在核酸采集量大、任务艰巨时,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与她共事十几年的主任护师玛依努尔·买合苏提说,吴星是严格的老师,也是认真的管家,平时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对护士都很关心,她还很注重培养人才。

吴星说,优秀的医护人员首先要敬业,其次要精通,再次要坚持和传承。自己就想用实际行动把南丁格尔奉献、敬业、爱岗精神和对职业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