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执法站上班我都在?”岂容“分虫”侵蚀交通安全

2021-05-15 13:05:47 作者: “只要执法站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本市某些交通执法站周边仍活跃着不少“分虫”。但凡有人走过路过,他们便会迎上前小声追问,“有分吗、要分吗?”至于价格,以C照驾驶证为例,收购价通常为每3分200元,转卖价则在300元以上。

所谓“分虫”,是指倒卖驾驶证记分牟利的人。从这一形象称谓,不难看出人们对这一群体的态度。实际上,对一般驾驶者来说,只要有足够的安全意识与行车技能,每个驾驶周期12分基本足够。即便不慎导致扣分,还有每个记分周期最高可减6分的“学法减分”,以及重新学习考取驾照的合规渠道。由此推知,“分虫”满足的多半是安全意识不足又频繁违章的驾驶者。他们本该是交通法规重点震慑的对象,却在“花钱消分”之下逃过惩处。从这个意义上,“分虫”的存在,会让规则的约束与警醒作用大打折扣,进而侵蚀道路安全。

更进一步看,“分虫”撺掇的买卖,其实是钻制度空子,让违法者出钱免罚、卖分者代人受过。双方看似你情我愿、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实则都已涉嫌违规,且面临着更深层次的伤害。从买方来看,本该严肃刚性的交通法律被视为儿戏,影响其安全观念的养成,其实是将自己和他人都置于更大的危险之中。再看卖分者,似乎是凭空赚到了钱,但一则需承担个人信息外泄风险,二则被发现后影响诚信记录,三则万一协助处理的违章涉及盗抢车辆或肇事伤人等事故,还可能卷入诉讼,背上严重的法律后果。买卖方双双违规、各担风险,还可能把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最后却让“分虫”赚了中介费,这又是何必?

“分虫”产业链危害不容小视,必须从严打击。一方面,各地交警部门要继续织密制度笼子,堵住管理漏洞。随着技术进步,如今许多违章照片都是高清探头拍摄,能清楚看到驾驶员面貌,这有助于实现“谁违章谁处理”。相关工作人员在具体执法时,必须严格核对、仔细甄别,一旦发现有冒名顶替情况,就顺藤摸瓜、严肃处理。另一方面,交通执法站周边以及某些网络平台之上,还聚集着不少违法分子,甚至有“分虫”叫嚣“只要这儿(交通执法站)上班,我都在。”对于这些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必须持续开展治理活动,见一个抓一个。

规则是约束,也是保护。相关方面持续完善规则,结合高发违法情况做出研判处置;人人遵守规则、维护规则,我们才会享有更安全有序的交通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