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的《皇帝四重奏》

2021-05-25 22:00:29 作者: 海顿的《皇帝

两首被称作“皇帝”的古典乐,分别是海顿的“皇帝弦乐四重奏”和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作曲家写的并非标题音乐,何以被冠上“皇帝”的名头?

古典音乐的轴心人物海顿,为人温和又很幽默,在他身上发生的音乐逸事也多。据说,1787年11月的某一天,伦敦出版商勃兰德到维也纳去拜访海顿。勃兰德到达海顿所住的埃斯特哈齐大公官邸时,海顿正在刮胡子。由于所用的剃刀不太锋利,海顿发牢骚说:“我愿意用我最好的四重奏来换一把好的剃刀。”访客一听,急忙回到自己寓所拿了一把新买的剃刀送给海顿,就此换回作曲家一首《f小调弦乐四重奏》(作品55之2),这部作品被后人称作“剃刀四重奏”。海顿的惊愕、时钟、告别等交响乐,都有相应的逸闻。

1797年,海顿写成歌曲配乐《上帝保佑弗朗茨皇帝》,——源于作曲家两次英国之行,目睹英国民众唱国歌以表对国家的忠诚心,作为一个“货与帝王家”的宫廷乐长,海顿深受启发。那时,奥地利正经受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侵犯的威胁。他想写一首“奥地利国歌”,献给他的祖国和皇帝,同时鼓舞广大民众同赴国难,保卫国家。首相沙劳闻讯后,令诗人豪什卡写出了《上帝保佑弗朗茨皇帝》的歌词,海顿把它谱成了四声部合唱歌曲,旋律采用的是一首克罗地亚民歌曲调。那年奥地利国王弗朗茨一世生日,这首歌在维也纳国家剧院和各地的大剧院同时演唱。国歌一直沿用到一战结束,奥地利帝国彻底解体。后来海顿写《C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6之3)时,把歌曲的旋律作为第二乐章变奏曲的主题,此曲就被称为“皇帝四重奏”。脱下歌词的“云锦”,乐曲依然有雍容的气度。一开始就能感受到整个乐章的主题基调,音乐转调后,出现了一段类似舞曲风格的旋律,在中提琴和大提琴带有乡野味道的低沉伴奏音型下,两把小提琴唱起了一首近似民间旋律的主题变奏,音乐变得更加热情饱满,乐曲虽短,很有深层次的审美享受。

人面临天灾人祸时,有音乐抚慰,就有屹立不倒的信念。去年11月维也纳发生暴乱,当时国家歌剧院正在演出《乡村骑士》,参加演出的维也纳爱乐乐团的乐手,闻讯临时演奏了这首弦乐四重奏中的慢板乐章,以此缓解现场气氛。

在贝多芬有编号的5首钢琴协奏曲中,第一号、第二号还追求海顿、莫扎特所秉持的和谐与平衡之美。在第三号中,开始彰显自己的风格,音乐表现出强烈的戏剧冲突,钢琴被赋予更明显的激情。尤其第五号“皇帝”,大调宣泄的英雄主义及波澜壮阔的情怀,使整部作品闪烁着辉煌而又耀目的美。“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贝多芬应该与范仲淹有过一次跨时空的心灵呼应,他们都想成为昼踆的灵乌。第一乐章的快板,钢琴显现出“气吞万里如虎”的王者风范,它统帅着乐队,有的放矢的洒脱,挥斥方遒的胆量,雄浑而充满精神主导力量。第二乐章柔情似水,一阵高潮已然过去,现在有那么小片寂静为我所用,好像步入一条小路,窄得只够一人通过,旁边是一层又一层的树荫。在这样的路上走着,人只有和自己的内心通话,在内省中“定风波”,此后的路更加坚定,不能迁就一分。贝多芬无疑是开浪漫派先河的人物,“皇帝”是集作曲家大成之作,钢琴协奏曲中它不称帝,哪个都没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