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发生7.4级地震!这所985高校当日到达震中区,并报送重要报告!

2021-06-11 02:42:34 作者: 青海发生7.

5月22日2时4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黄河乡附近发生7.4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团队在史培军教授的带领下,联合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共同组建了“5·22玛多地震灾害调查和损失评估组”。

“5·22玛多地震灾害调查和损失评估组”于地震当日12时到达震中区开展实地调查和评估工作,并调用自主建立的灾害风险科学大数据和损失快速评估模型开展了室内分析工作,于当日夜间向国家减灾委办公室、青海省人民政府报送了《玛多县2021年5月22日7.4级地震灾害初步评估报告》。

应青海省人民政府要求,评估组于5月27日至30日期间再次组织多学科力量赴灾区开展进一步灾情抽样调查,深入了解灾区人员、房屋、道路和桥梁等受灾、受损情况,依据5月27日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发布的“青海玛多7.4级地震烈度图”,结合多源数据完成了地震灾害损失综合评估,编制了《玛多县2021年5月22日M7.4级地震灾害损失综合评估与恢复重建建议》。

上述快速响应工作与评估报告为青海省的灾情分析与预估提供了一线的科学调查依据,及时有效协助了青海省第一时间开展的灾情分析和抗震救灾工作,得到了青海省委省政府和应急管理部主要领导的肯定。此次针对“5·22”玛多M7.4级地震灾害的快速响应工作得到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项目专题“综合灾害风险评价与防御”、“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环境健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多灾种综合风险防范大数据融合分析技术”的支持。

北京师范大学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团队自2008年初参与南方冰冻雨雪灾害以来,已先后支撑国家和地方应对“5·12”汶川地震灾害等超过十次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咨询与损失评估工作,并就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2015年尼泊尔地震等发生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重、特大灾害向国家提交了咨询报告,形成了科学支撑综合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重大国家需求的优良传统,锻炼了一支具有很强战斗力的队伍。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是中国地理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地理学部起源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史地类,1928年正式成立地理系,是全国少数成立较早的地理系之一,发展历史悠久。2016年11月,由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资源学院、灾害风险科学研究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组建成立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地理学部直接参与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部分方向建设与管理,保障教育部和北京市7个省部级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高效运行,拥有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先后建设完成风沙过程、土壤过程以及气候变化过程研究的大型模拟装置,围绕土壤侵蚀、生态水文过程、海冰资源利用等研究方向,建设国家级/省部级野外观测台站4个,野外实习基地及创新实践基地10余个,扎实的平台资源位列内地高校前列。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新闻网

来源:民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