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专家的“透视眼”!CT机帮助文物“开处方”

2021-06-15 11:33:18 作者: 文物修复专家

6月10日,《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状况报告(2018-2020)》在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北京主会场上发布。报告显示,北京目前拥有7处世界文化遗产,是国内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也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之一。

根据报告,北京市多年持续在遗产保护项目的研究、技术、人力、资金方面进行投入,7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经费保障稳定,保护工程计划稳步实施,遗产本体保存状况良好。

文物保障良好的背后,新技术功不可没,其中就有曾一度成为“网红”的文物修复技术。在文物医院里有一台为文物体检的CT机,受到格外关注。那么,它是如何帮助专家们进行文物修复的呢?

CT技术,即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它能在对被检物体无损伤条件下以二维或三维数字化图像的形式清晰、准确、直观地展示被检物体内部的结构、组成、材料及缺损状况。CT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航天、航空、兵器、石油、铁路、电力等多个领域。

文物“体检”CT机出现以前,在有文物出现修复需求时,一般由文物保管部门直接转交到文物科技部门,然后指派到权威修复人员手中,由专家凭经验进行修复。

有了CT机之后,专家就像拥有了一双“透视眼”,通过对文物进行全身检测、扫描,获取叠加在它身上的历史信息,并对文物的“伤情”、结构做出细致解析,然后再“对症下药”,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CT机不但能满足常规X光透射检测的要求,还可以通过不同角度以无损方式拍出器物内部的结构特征、装配情况、材料密度、有无缺损、缺损性质与位置及大小,再通过数学建模重构的方式将被拍摄的物体重建成三维模型,给出不同断面的信息。

如果说医用CT机是医生的好帮手,那文物CT机则能帮助“文物医生”获得更加全面准确的判断,还能帮助建立文物的三维数字化档案。文物CT机在未来势必将在文物的考古科学研究、文物病变诊断及指导保护和修复等方面获得更广阔的空间。

专家:中国科学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卜勇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