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谨防这些诈骗 不轻信不上当

2021-06-15 21:52:33 作者: 高考后谨防这

随着高考的结束,涉考类诈骗案件也进入了高发期,徐州警方针对常见高发的诈骗案件进行了梳理,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切勿上当受骗。

●虚假查分网址和录取通知书

不法分子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诱导考试者输入身份证号码、姓名、准考证号、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骗子的目的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转手贩卖,最终用于电信网络诈骗。还有骗子向考生邮寄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汇入指定的银行账户。

警方提醒:非官方公布的查分网址和莫名其妙的通知书,千万不要轻信。

●低分能“跳档”录取骗局

不法分子往往自称有办法“低分高录”,能够争取到特长生加分,让考生“跳档”录取到重点院校或热门专业等,进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现在都是电脑录取,考生分数没到投档线的,无法提档,千万不要轻信。

●花钱买内部指标

不法分子自称是高校或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朋友,有“内部指标”“高校自主招生指标”“点招”“补录”等名额,进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如有“补录”,各地高校招生办进行网上公开征集志愿录取,不会以打电话、发短信等形式告知。

●冒充军校招生

不法分子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幌子,甚至伪造军队公文公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许诺教育部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军校招生和国防生招生无内部指标,不会计划外扩招,也没有提前“预录”一说,更不会向考生和家长收取高额费用。

●提前获知录取结果

不法分子利用大家不熟悉招生程序,鼓吹自己有关系,能提前获知分数或录取结果,骗取钱财。甚至怂恿家长下载所谓的查分“APP”后台获取信息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广大考生应该通过学校和教育部公布的官方渠道查询考分和录取结果,切勿轻信可以提前获知。

此外,广大考生与家长千万不要不打码就晒准考证到朋友圈,个人隐私要时刻注意保护;考生号是整个高考期间使用最多的信息,高考成绩查询和录取结果查询都需要用到,如果泄露后果非常严重;成绩单同样包含考生号、姓名等重要信息,也不要轻易泄露或晒到网上,容易被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个人信息做其它的事情,或者打包卖给第三人,第三人通过电信诈骗或者发送广告的方式来侵害用户的个人隐私权;志愿填报所有的重要信息和登录密码等资料,绝对不能泄露,前几年发生了多次周围同学或者朋友恶意篡改他人志愿事件,大家应引以为戒;录取通知书中包括:照片、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考生号、录取专业等信息。容易被诈骗团伙利用,给考生发假的信息,或者打诈骗电话骗取钱财。(徐公轩)

来源:都市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