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园路的童趣

2021-06-16 17:44:13 作者: 丽园路的童趣

丽园路始终是我童年经常远行的地方,在丽园路带给我童年的乐趣,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一生。

我的童年时代是在复兴坊过街楼四层那几十个平方米度过的。好婆家教甚严,除了去一个街口之外的小学读书,平时我不可以下楼的。要找个理由拿些晒干的橘子皮,去不远的中药店换些在放学路上看小人书的零花钱,或拿罐米去爆个米花,才能兴致勃勃地去到弄堂里、街上领略那多彩的世面。

与长我几岁的姐姐一起去丽园路的嬢嬢家,那可经常是梦寐以求的远行。那里是个多彩的世界,有看不完的小人书,有很多平时玩不到的玩具,还有难得玩在一起的表亲,当然还有那最喜欢我的、待我最好的嬢嬢。为了要说服好婆让我去有三站路那么遥远的地方,经常要乖个好几天,并要哥哥姐姐在旁敲边鼓,什么不会累的呀,有姐姐领着不会迷路的啦,保证准时回家等等。最后在好婆的千万叮嘱下,两三格扶梯一跳地在姐姐前面下到一楼,与在一楼忙着的二舅妈打个招呼:“阿拉到嬢嬢屋里厢去了。”“过马路当心点哦。”舅妈话还没说完,我已出了大门。

姐姐带着我从复兴坊弄堂底的左面穿出,沿着思南路朝南,到了建国路左转,重庆路再右转直行,过几个路口就到丽园路了。

那时马路上汽车很少,只要穿马路当心,两小孩在街上行个几十分钟是绝对安全的。来到嬢嬢家门口,乓乓地敲着门,“嬢嬢,嬢嬢”地一叫,亲切和蔼、我童心认为最漂亮的嬢嬢便会微笑着打开门,拉着我俩的手,“喏,我想着你们今朝会来的。好婆还好吧。”

“好咯。嬢嬢,侬还在绣那幅飞夺泸定桥呀。”作为绒绣工艺大师,每次去,嬢嬢不是在染绒线,就是在创作绒绣。“我上趟《三国演义》看了一半,我去看书了哦。”看了几眼墙上几幅姑爹的姨父丰子恺的漫画,腾腾地冲上二楼亭子间,翻起了小人书。嬢嬢经常会拿出各种我家里吃不到的糖果、饼干与各种零食给我俩,让我们大快朵颐。嬢嬢的厨艺应该是很高的,因为很多菜肴是我在最崇拜的好婆的餐桌上吃不到的。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在嬢嬢家吃到一盘有些酸酸的炒肉丝,特别可口,我吃了好多,后来才知道是难得买得到的鲨鱼肉。

每次依依不舍地离开嬢嬢家时,她总是往我口袋里塞满了糖果,送我俩到丽园路鲁班路口,穿过马路,挥手看着我们渐行渐远。有时天较晚了,她会拉着我们俩的小手,一路说笑着送我们一直到弄堂口,甚至到家门口,与四楼阳台上的好婆打个招呼,才返身离去。

后来稍长大些,不用姐姐带了,我可以自己去嬢嬢家。丽园路始终是我童年经常远行的地方,嬢嬢家的亭子间则是我的启蒙书屋。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表亲们散居在世界各地,有了自己的第二、第三代,慈爱可亲的嬢嬢作为家族中最长寿之人也走完了百年人间路,无疾而仙逝,可是她在丽园路带给我童年的乐趣,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一生。(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