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手”前务必三思!丨“6·18”将至,市场监管部门发布十大网购消费警示

2021-06-16 20:59:13 作者: “剁手”前务

上周六晚上,市民刘先生参加电商“6·18”活动,抢购了一台电视机,周二上午就送到家了。“这两天爱人还买了点东西,都在路上呢。”刘先生说。

随着“6·18”临近,

记者走访哈市快递企业时了解到,

6月以来快件进港量逐渐增加,

快递行业也迎来年中快件高峰。

负责给刘先生送电视的是京东快递。快递员告诉记者,他负责送电视类的大件电器,平时一天送不到10件,但从6月中旬以后明显变忙了,一天能送10多件。快递员说,“之前送件时间比较从容,现在是送完一家就得赶紧去下一家。”

记者从中通黑龙江省分公司了解到,根据电商营销策划,今年年中快递高峰6月份就出现了。与往年电商活动集中在某一天或某几天不同,今年电商“6·18”活动相对较为分散,优惠活动从6月1日就已经开始,并且在“6·16”“6·18”还分别设有活动,所以快递高峰与往年相比也变成没有集中爆发点,但运单量持续在相对高位运行。

中通黑龙江省分公司省内日单量平时在130万票左右,6月初明显增加,最多每天增加20万票左右。随着电商活动持续进行,省内单量近期保持在140万票左右,比平时多约10万票。在每天进港快件中,发往哈市的快件量占约4成。

记者走访哈市快递行业时了解到,因为电商活动持续进行,从目前情况来看快件进港量不会有激增的情况,各快递企业快件配送时间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已经购物的市民,在家耐心等待自己的“宝贝”上门。

“6?18购物节”已拉开序幕,

满减、秒杀、优惠券

各种优惠是不是已经让你目不暇接了?

先别忙着“剁手”,

看看这份“6?18”网购提示。

近日,省市场局、七台河市市场局针对“电商大促”期间可能出现的消费陷阱发布十大网购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科学理性网购,谨防消费陷阱。

警示一:选择正规网络交易平台

消费者应尽量选择经营规模较大、信誉度等级较高、口碑较好、交易量大、消费者评价较高的电商。不要轻信网络引擎的搜索结果,更不能轻信和点击来源不明的网址链接。根据以往投诉情况来看,消费者通过网络引擎搜索找到商家并购物,最终发生货不对版、付款后被拉黑的情况较多,而通过正规的交易平台购物,即使发生纠纷也能迅速解决。

警示二:理性消费避免浪费

遇到名目繁多的节日促销,更应理性消费。促销很多时候都只是个“噱头”,不能排除商家存在用一些旧款、存货来“清空”尾货的行为。需要消费者去辨别,不要盲目消费。

警示三:警惕先涨后降及虚标原价

价格是电商促销期间刺激消费的重要因素。电商以预售、定金、满减红包等各种促销手段让消费者“算不清”。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消费者对于心仪商品,建议关注平时销售价格,与促销价格进行对比,是否存在真正的实惠。

警示四:谨防预售、特价商品不能退换

预售、特价等活动是作为促销的基本手段,然而部分“预售”“特价”商品明确商品不能退换、定金不退等。商家对于这些规定,显然有悖于消法规定的消费者享有“网购7天后悔权”,涉嫌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为避免后期网络维权带来诸多不便,在网上选购预售商品时,最好仔细阅读细则,或提前咨询是否能退换商品。

警示五:加强防范、减少支付风险

不法分子常常针对有网购习惯的消费者,以系统出错、支付平台升级、收货人信息不清晰等为由,让消费者添加所谓“官方客服”的微信,以此套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并诱骗消费者将银行卡、支付宝、网银上的钱转入不法分子的银行卡内,从而达到诈骗或非法牟利的目的。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要提高防范意识,一旦接到“客服人员”的退款电话,不要轻易相信他们的所述内容,不要随意点击对方发来的任何链接,更不要随意提供个人信息。

警示六:注意商品保质期

电商大促容易成为消费者的“囤货期”,但需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商品都适合囤货,比如食品类商品。消费者需考虑食品的保质期,小心商家以促销契机销售临期商品。

警示七:夏季购物小心商品变质

“6?18”电商大促期间,水果、生鲜等商品也成为大促的重要角色,然而大促期间可能会对物流时效有所影响,并且正值夏季,消费者要小心收到的商品出现变质、腐烂等问题。

警示八:特价限购数量与实际不符

商家以特价限购吸引下单,实际可购买数量与宣传不符的,涉嫌虚假宣传。对于特价限购数量与实际不符的情况,消费者应及时向平台方举报,电商平台一经发现此类现象应对涉事商家作出相应惩罚。

警示九:当心发货陷阱 、避开物流高峰

消费者需做好物流滞后的心理准备。对于一些急需的商品,提前咨询商家发货时间;对于一些食品类、易腐易坏类商品,最好避开物流高峰,而签收时先验货后签收。

警示十:出现购物纠纷及时维权

如遇价格欺诈、消费陷阱、物流发货、售后服务、退换货、退款等问题,可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进行投诉或举报,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李佳琪 刘希阳

编辑:马云鹏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