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批岩茶上市,为何不建议现在买肉桂和水仙?李麻花道出实情

2021-06-19 20:07:18 作者: 今年首批岩茶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端午节过了,但冰箱里的粽子还没吃完。

真心佩服那些创造美食的人,粽叶和糯米的确很配。

粽叶清香与糯米甜香激情碰撞,产生绝妙的化学反应。

麻花尤其喜欢吃没有馅的白粽子,不被包裹着的花生、豆沙、蛋黄等味道影响,安静而单纯的粽叶香、糯米香交织相融。

如果论香味,粽子和岩茶倒是有些相似之处。

它们来自广袤大地,它们没有经过深度加工,它们保留着纯天然植物的芳香,粽子里有粽叶香和糯米香,岩茶里也有。

有人说粽叶香是老丛的香气,其实有很多茶冲泡到尾水也有粽叶香,这更像是植物自身的草本芳香。

特别是核心产区的好岩茶,冲泡完再入陶壶里煮一煮,也能产生美妙的粽糯香。

而岩茶的香气体系里是比较少提到糯米香,但是我们能感受到一泡茶滋味里带有的糯感。

有人说是类似粟物的粮食甜感,也可从回韵和口腔余味里获得这般感受。

如果对粽叶香没有概念的茶友,可趁机溜到厨房,闻一闻锅里正在蒸煮的粽子所飘散出来的香气,清新自然,特别舒服。

然后再剪开一泡好岩茶品一品,粽叶香、糯香便形象地跃然于你的味蕾之上。

《2》

过完端午节,天气越来越热。

熊熊烈日下根本站不住人,大家都喜欢往空调房里躲,怕热的人恨不得在空调房里待一天,哪儿都不想去。

不过,在空调房里久待,容易口干舌燥,身体缺水,很需要喝点热茶补水排湿。

那么,端午节过后有什么茶可以喝呢?

白茶、红茶、茉莉花茶都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从尝鲜的角度,麻花推荐武夷岩茶的轻焙火小品种茶!

有人肯定会问,今年的岩茶出来了吗?不是说还是半成品吗?

容我掐指算算,最早一波采摘的早生种,例如黄观音、黄玫瑰、瑞香等,结束采摘制作已经两个月有余了。

加上今年的气候、茶叶成熟情况特殊于往年,茶叶采摘期提前了不少,端午过后尝鲜早生的小品种茶绰绰有余了。

据武夷山茶农提供的可靠消息,第一波的小品种茶已焙了一道火,到现在基本完成了褪火,喜欢轻火岩茶的茶客们已经在奔赴武夷山的路上。

而且,这些高香小品种的焙火不会太高,为了保留它们的特色香气,基本是轻火慢炖,褪火周期相对来说要短一些。

当然,麻花不建议选择水仙和肉桂,它们是中生种,采摘期要晚一些。

重点是茶农在安排自家茶叶焙火先后时,一般会把水仙、肉桂排在后面,先满足小品种茶的焙火。

而且水仙、肉桂更注重滋味感,焙火相对重一些,褪火期也更久。

现在去喝2021年上新的肉桂与水仙,那意味着,你买到走水茶的概率很高。容易成为被商家收割的一棵韭菜。

《3》

试想一下,在清凉的空调房里,冲泡一杯素有“透天香”之称的黄观音。

满屋飘香,清雅中微带艳丽的栀子花香在口中次第绽放,可抛开烦躁和闷热,独享茶香带来的这份凉意。

轻盈的茶汤不浓不淡,刚好满足当下的口欲,解渴之余,品味有足。

肯定会有人会说一道火的岩茶喝着没意思,不如足火茶来的霸道有劲。

不可否认足火茶的魅力,而且武夷岩茶讲究火功的力道,甚至有人觉得不足火不岩茶。

对火功的执着是岩茶爱好者们内心的一份坚守,我们互相尊重且不愿打破。

但是,并非所有岩茶都值得足火,我们要根据茶叶本身的质素来焙火,有些茶内质不足经不起重焙。如果强行焙成足火,滋味变薄,香气平淡,甚至喝起来如白水般空无一物。

再说了,那些原本以香见长的小品种,本身就应该放在合理的位置上。

盲目焙火,损耗了茶香,真是太可惜了。

选择轻焙火,而保留下馥郁茶香,岂不更妙?

岩茶焙火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如果都按照同一种方式焙茶,那会失去每款茶的个性,好比那些照着一个模板整容的人,都长一个样,分不清谁是谁。

所以,才会有做茶人的八字总结“看青做青,看茶焙茶”。

例如高香的小品种茶要怎么焙,取决于我们要欣赏它们什么。

当然是要欣赏它们与众不同的香气,这是它们的个性色彩,这是它们立足于岩茶家族里的傲然资本。

如果失去了品种特征或者让这些特征变得模糊,那它们便失去了大半的价值。

为了保留这些小品种茶的个性香气,茶农们一般会采用轻火慢炖或者保香炖的方式来焙茶。

让炭火一点点渗透进去,赶走青涩味,固定香气,焙到茶香清晰通透便可。

大可不必纠结于几道火能让一款岩茶成型,焙茶技术高明的做茶师傅,控制好炭温和时间,一道火也能把茶焙到最佳状态。

《4》

也有人担心一道火的岩茶是轻火茶,品质不够稳定,容易返青。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