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教师不唯学历和职称是什么意思?
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公布〈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并计划启动第五轮学科评估。文件中指出,对教师的评价,不仅仅是以学历和职称来评价,还通过不设置人才的“帽子”指标来评价,从而避免了单方面以职称来评价学术水平的做法。
文件强调,应强调多种评估,并采用多维方法。科研水平的评价不限于论文和奖项,设置“代表性学术著作”、“专利转化”、“新药研发”等指标,对多维度科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学术论文评价以标志性学术成果为主,采用“定量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中国期刊与国外期刊相结合”的“代表性评价”方法,淡化收录论文数量和被引率,不以SCI和ESI的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
其中规定代表作品必须包含一定比例的中国期刊论文,突出象征性学术成果的创新性和学术贡献。充分利用基于定量数据和客观证据的专家融合评价方法,坚持专家评价代表性成果和定量评价高水平成果相结合。
此外,文件还指出,以师德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可以促进师德与教师能力的统一。采用“团队整体结构与代表性教师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队伍的素质进行评估,关注青年教师的情况。
强化质量,淡化数量,不设定发表论文数、发表专著数、专利申请数等指标,突出原创性、前沿性和突破性成果。为加强学科对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强调文化传承创新和智库作用,自然科学学科强调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文件强调,参与评估的规则应优化,应坚持“所有权”原则,应鼓励跨学科整合和生态优化,以确保跨学科成果的合理使用。完善信息报告标准,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创新信息审查机制,提高智能核查水平,建立违规违纪处理机制,进一步提高评估信息的可靠性。
优化结果评分方法,多种方式呈现评价结果,结合提供单项评价结果,以不同类别发布整体结果。深化评估信息挖掘,根据需要为政府和参与单位提供诊断分析服务,促进学科内涵建设和优质发展。
之所以会出台“改革方案”,是因为长期以来,高校,教师评聘存在“唯学历、唯资历、唯职称、唯论文、唯项目”五大问题,成为高校教师职称评聘的“晋升之痛”,近几年来,数百名高校人探索职称评聘改革,试图改变这种状况。效果和现状如何?困扰高校和老师的问题是什么?
高校的职称评定改变了“用尺量一切”的教学质量和学生是否有进步,这些都难以量化。曾经在高校,职称评审中被边缘化,“用尺子评全”、“科研论文量化”,这是高校以往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高校很多教师晋升过程中的缩影,此外,很多高校以专利、承接项目、获奖、留学(或出国)作为职称评审的限制性条件。
过程性评价和分类评价的缺失不仅挫伤了许多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
在完善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和高校评价方面,分别设计了政策。根据不同学科和岗位的特点,坚持分类评价,推进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长效评价,完善同行评议机制,注重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探索国防科技等特殊领域教师科研的特殊评价方法,对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申请高级职称时论文可以不受限制。
职称改革中的“破”与“立”,重点在于打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学轻育人的不合理用人观念,摒弃简单量化的考核方式,引导高校建立以德、能、过程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这不仅体现了高校,教师的心声,也表明了我国对高校聘任制和职称改革的评价决心。
根据要求,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将直接下放给高校,打破以往简单的评审。新的教育评价将如何建立?如何制定新的标准?有什么变化?
在南昌大学,80后青年学者张建立,凭借一项引领中国黄色LED引领世界的关键技术,直接从助理研究员晋升为副研究员;1985年后的研究员陈军,以具有江西特色的南酸枣为研究对象,增加农民收入4.95亿元。都源于特区职称改革的评价体系,打破了论文、资格等一系列束缚,以实际业绩贡献度来评价。南昌大学人事部主任熊薇,说,“不仅是书,还有国外的,不是顶尖的,而是现实的。”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也是评价标准之一。
有了差异化的评价,精彩的教学也能在北京理工大学脱颖而出。物理教师王菲,凭借其迷人的课堂在今年的职称评审中脱颖而出,机械设计工程培训中心教师付铁,帮助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优异成绩。但是之前这样的成绩很难在职称评定上有优势。
只有使职称评定真正回归学术性和荣誉性,优秀人才才能获得合理回报,释放人才的创新活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产生和贡献需要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
最后可以看看如何评价往年的教师职称。评价标准是什么?
一、做好职称评定
通过加强职称评审,一方面可以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教师,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师行业的吸引力。我们可以看到,老师未来的发展是很好的!
二、突出分类评价,完善评价标准
在专业属性和岗位要求的基础上,区分不同学科的特点,充分考虑教师在声、体、美等学科的教学实践,完善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评价标准。
通过完善评价标准,不断加强教师对师德、能力、业绩、贡献的关注,注重教育教学成果,优化师资队伍,减少“混日子”教师中的不良群体。看来以后老师要向真正的人才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