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语文知识 > 斩草除根的意思 斩草除根的典故

斩草除根的意思 斩草除根的典故
2011-04-27 02:06:45   来源:   点击:

     ◣斩草除根的意思◥

    将杂草连根拔除。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後患。语本《左传.隐公六年》。△「除恶务尽」、「赶尽杀绝」

     ◣斩草除根的典故来源◥

    《左传.隐公六年》五月庚申,郑伯侵陈,大获。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陈侯曰:「宋、卫实难,郑何能为!」遂不许。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商书》曰:『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周任1>有言曰:『为2>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3>蕴崇4>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5>,则善者信6>矣。』」

    〔注解〕(1)周任:周朝时贤能的大夫,生卒年不详。(2)为:治理。(3)芟夷:割草。芟,音ㄕㄢ,除草。(4)蕴崇:积聚。(5)殖:生长。(6)信:通「伸」,伸展、发扬。

     ◣斩草除根是谁的典故 斩草除根典故解析◥

    据《左传.隐公六年》载,春秋时,结邻的陈、郑二国时常发生争端而彼此交恶。後来郑国曾提出请求,希望能够与陈国和平共处。当时,陈桓公弟五父认为广结善缘是国家的重要施政方针,因此建议接受讲和。但陈桓公却认为宋、卫两国才是难以对付的敌手,郑国算不了什麽,就拒绝接受郑国的讲和。结果在陈桓公六年五月时,郑国入侵陈国,陈国大败,被掳去许多财物及俘虏。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因为陈桓公没有广结善缘,让恶因滋长蔓生而不知悔改,随之而来的便是自取祸害。周朝大夫周任曾说:「治理国家的,看到恶人恶事,就要像农民铲除田里的杂草一样,直接将聚生的杂草连根拔起,不让它有再生的机会,这样除去恶的,善的才能发扬。後来「斩草除根」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後患。」

    Zhan Cao Chu Gen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月下老人的意思 月下老人的典故
下一篇:喧宾夺主的意思 喧宾夺主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