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西甯
2011-12-03 09:45:31   来源:   点击:

    小说家,也写散文。本名朱青海,中国山东临朐人。出生在一个宗教家庭、爱国主义家庭。是家族中第三代第十九位基督徒。祖父是前清读书人,之後做了基督教传教士,全家都成为基督徒,这在当时算是一个很新式的家庭。後来家人在抗日期间从事游击队的敌後活动,为了运用民间武力,不得不参加帮会,此举虽被排斥於教会之外,反而促使朱西甯日後有意致力於基督信仰和中国文化的融合,同时造就了作品的个人色彩和独特使命感。

    创作始於1947年,在南京《中央日报》副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洋化〉。1949年春,因国共战争,应孙立人将军召募从军来台,从上等兵至上校退役,与司马中原同为军中作家的代表。1952年出版《大火炬之爱》,是其唯一的反共小说。1959年举家迁至台北,开始写作高峰期。

    1960年代初,朱西甯小说以中国乡土题材为主,代表作有《铁浆》(1963)、《狼》(1963)、《破晓时分》(1965),尤以《铁浆》最具艺术成就,被张爱玲盛赞写出了中国人所不知的民族性,这部短篇小说集,把五四批判传统予以深化,反省民族之病根,例如无知、迷信、反智、血气冲动,并继承鲁迅、张爱玲的象徵手法,利用气氛的极阴冷来对应主角的极热血气,构成张力十足且对比强烈的小说魅力。

    1960年代中叶以後,除了《旱魃》(1969)延续前期乡土批判风格,大量以台湾社会为题材,反思生命的困境和迷惑,较诸早期的重视情节性,此期则重视心理和情绪经营。佳作如长篇小说《猫》(亲子)、《画梦记》、《春风不相识》(婚恋)、《八二三注》(战争)等。而短篇小说《冶金者》、《现在几点钟》、《蛇》则出现类似法国「新小说」的实验性作品,如反情节、没主题、开放性结局,并呈现语言魅力。

    1972年,朱西宁退役专事写作。1974年为了写《张爱玲传》而结识胡兰成。1976年胡兰成因「汉奸问题」被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解聘,朱西甯将胡兰成迎至家中讲学半年,创办《三三集刊》(前一个「三」指三民主义,後一个「三」指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真神),宣扬「中国礼乐」。1979年成立三三书坊出版社,展开「以文学宣教」的事业。晚年写作,多以「质」笔露骨的寄寓教化精神,例如《茶乡》(1984)、《牛郎星宿》(1984)、《七对怨耦》(1983)。同时期写的《华太平家传》(2002),则属精心之构,是朱西甯最後20年的心血结晶。《华太平家传》彷佛一部民俗百科全书,以风俗志的方式,把过去的美好生活化成一种掌故、知识,为全书最吸引人的部分。此书同时呈现了朱西甯个人毕生理念,其中涉及基督教义的部分,反映其祖父以「中国文化」改良基督教的做法;至於「中国文化」的内容,是以胡兰成的「礼乐中国说」为蓝本,与传统的文化诠释略有差异。

    朱家为台湾有名的文学家族,其妻刘慕沙为日本文学翻译家,女朱天文、朱天心为当代重要小说家。

    中文关键字: 铁浆 , 狼 , 华太平家传 , 胡兰成

    英文关键字Smelt Iron , The Wolf , The Family of Tai-Ping Wha , Lan-Cheng, Hu

    参考资料

    1. *柯庆明。1989。〈论朱西甯的铁浆〉。收於《铁浆》。朱西甯着。台北:三三书坊。
    2. 张瀛太。2001。〈朱西甯小说研究〉。博士论文,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3. *张瀛太。2004。〈从「传统的现代化」到「现代的民族化」:论「华太平家传」与朱西宁小说作美学的转变〉。收於《海峡两岸现当代文学论集》。徐国能主编。台北:台湾学生。
    4. 文学已死。http://www.geocities.com/Tokyo/Bay/5007/1-dead.htm。

    延伸阅读

    1. *朱西甯。2003。《铁浆》。「朱西宁作品集」1。台北:印刻。
    2. *朱西甯。2006。《狼》。「朱西宁作品集」5。台北:印刻。
    3. *朱西甯。2003。《破晓时分》。「朱西宁作品集」3。台北:印刻。
    4. *朱西甯。1990。《画梦记》。台北:三三。朱西甯。1971。《现在几点钟》。「阿波罗文丛」7。台北:阿波罗。
    5. 胡兰成。1991。《中国的礼乐风景》。「三三丛刊」X1036。台北:远流。
    6. 朱西甯。1994。〈岂与夏虫语冰?〉。《中国时报》,39版。
    7. 张大春。1998。〈从讲古、聊天到祈祷:追思朱西甯先生的一篇小说报告〉。《联合文学》,14(7):80-83。
    8. *朱西甯。2002。《华太平家传》。「联合文学」277。台北:联合文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李永平
下一篇:林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