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白渊
2011-12-03 09:53:26   来源:   点击:

    诗人、画家。台中州员林郡二水庄(今彰化二水)人。1921年(大正10年)3月自台北师范学校(今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毕业後,任教於溪湖、二水等公学校。1923年4月因台湾总督府的推荐前往东京美术学校师范科(今东京艺术大学)就读。1926年3月毕业後欲返台求职,因思想问题遭拒而再赴日本,年底透过昔日东京美术学校同学今井退藏的推荐,前往岩手县盛冈市的岩手师范女子学校担任美术教师,教授美术的同时亦常热情谈论与台湾相关的时势问题,并且与盛冈当地文人、学者多有交流。

    1931年(昭和6年)6月於盛冈出版日文诗集《荆棘之道路》(蕀の道),其中收录60余首诗作,及部分短篇小说、戏曲、评论。同年发起左翼组织「东京台湾文化同好会」。1932年因参与反帝游行事件遭到检束,获释後失去教职。检举事件後,吴坤煌、张文环等人在王白渊的建议下於1933年3月成立稳健走向的新组织「台湾艺术研究会」,7月发行机关志《フォルモサ》(福尔摩沙)创刊号。

    1933年6月23日离开长居10年的日本,受当时在中国大陆的友人谢春木之鼓舞前往上海,任职於谢春木主办的「华联通讯社」,负责将日本电台所放送的消息翻译後提供中国相关单位。1935年「华联通讯社」受日本政府压迫而收歛,其批判日本之力道,逐渐失去中国的支持与国民政府的补助款。8月,谢春木被国民党怀疑兼有共产党员及日本间谍之身分而遭到逮捕,透过当地有力人士关说终获释放,但「华联通讯社」也因受此事波及,难挽颓势而关闭。1937年王白渊等人虽有意重建该社,却遭逢上海八一三事变,成员纷纷走避而未能实现。抗日战争爆发以後,王白渊遭日军逮捕遣送回台判刑8年,服刑6年後出狱。1944年担任《旬刊台新》(《台湾新报》姊妹报)编辑,1945年出任《台湾新生报》(《台湾新报》改名)编辑主任,1946年为台湾文化协进会创会理事,并担任机关志《台湾文化》编辑。1950年因共产党员蔡孝乾事件牵连再次入狱,至1954年始得出狱。

    新诗创作结集於《荆棘的道路》一书,小说〈偶像之家〉创作於由台湾返回东京饱受就业波折之际,全篇以对话方式表现,明显受到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影响。诗作中则呈现混合泰戈尔(Rabimdranath Tagore)、大正生命主义思想之国际主义倾向,不局限於一地一族之民族主义或社会主义思想,为日治时期重要的日文诗人。

    中文关键字: 东京台湾文化同好会 , 台湾艺术研究会 , 福尔摩沙 , 荆棘的道路 , 谢春木

    参考资料

    1. 王诗琅译。1995。《台湾社会运动史:文化运动》。台北:稻乡。
    2. 柳书琴。2001。〈荆棘之道:旅日青年的文学活动与文化抗争〉。博士论文,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
    3. 王白渊。1945。〈我的回忆录〉。收於《政经报》。「台湾旧杂志覆刻系列」。政经报社主编。台北:传文文化。
    4. 王白渊着,陈才崑译。1995。《王白渊?荆棘的道路》。「彰化县作家作品集」1。彰化:彰县文化。

    延伸阅读

    1. 龙瑛宗。1982。〈张文环与王白渊〉。《台湾文艺》,76 。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瘂弦
下一篇:琹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