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语文知识 > 矮人祭神话

矮人祭神话
2011-12-03 09:56:08   来源:   点击:

    赛夏族最具特色的祭仪传说。又称矮灵祭传说。也是台湾唯一以他族异灵为祭祀对象的大型仪式,反映赛夏族人与异族互动充满张力的集体情绪。

    赛夏族(sa’isiat)是台湾原住民族中人数较少的族群,人口约5,000多人。以鹅公髻山和横屏背山的脊线为准,分为南北2个地域群。北群主要分布在新竹境内,与泰雅族相邻,语言、文化深受其影响;而分布於苗栗的南群,则处於客家人的区域,文化明显有客家人的影子,杂居地区甚至以客家话为其主要语言。南北2个地域群都意识到彼此在主、客观上存在着差异。然而,整体赛夏族之自我认同,之所以未因此而瓦解,主要就是因为「矮人祭」(巴斯达隘;pasta’ay)所鼓荡的族群合一的力量。

    有关矮人祭背後的神话传说,流传的版本很多,比较普遍的说法是这样的:原本有身高不满三尺的矮人族,居住在河对岸与赛夏族为邻。矮人曾教导赛夏族人农耕技术,也传授他们祭仪乐舞。每年丰收时,赛夏族人都会邀请矮人前来参加丰收庆典。有一回,庆典期间一名赛夏族妇女遭矮人调戏污辱,触怒族人,因而设计报复。他们先将通往矮人住处的山枇杷树锯到半断,待不知情的矮人爬到树干休息时,树桥折断,悉数如箭矢般坠落溪谷,只剩下2位老矮人存活。幸存的矮人ta’ay(男)和toway(女),最终还是原谅了赛夏族人,并将叮咛训诲族人的事项一一编为祭歌,传授给深陷悔恨中的赛夏族人。据说当时只有朱姓家族的人完全学会矮人教的歌舞、仪式和规矩,矮人祭因而就由朱姓负责担任主祭。後来,2位矮人沿河向东离去,边撕山棕叶边警告赛夏族人一定要遵从他们的叮咛和教诲,否则作物将歉收甚至导致族群覆灭的悲剧。後来,赛夏族人便将原来的收获祭变成矮人祭,有吊慰矮人、求其赐福之意。

    祭仪原本每年举行,日治时期改为2年一次,并以10年为一大祭,订在隔年农历10月15日举行。不过,在此之前1个月左右,南北两祭团结芒草约期,早已进入仪式的准备阶段。之後的程序,即循着族人会商、求赦、迎灵、娱灵、送灵等仪式进行,完成与矮人的和解,并整合不同的姓氏,进入南北族群共融的情境之中。

    矮人祭歌共15首,结构庞大,包含34节、229句。每节以一种植物的尾音押韵,具备诗形完整、词意丰富的史诗形式。而且以3种方式反覆演唱每一章节的词句,每一反覆结尾有一长串虚字。整套祭歌虚字出现的部位及方式皆极为讲究,能够充分烘托要表达的情绪。毫无疑问地,矮人祭神话乃台湾文化的瑰宝,其所呈现的文学、艺术价值,是我们共同的宝贵资产。

    中文关键字: 赛夏族 , 芒草约期 , 矮人祭歌

    参考资料

    1. 胡台丽。2003。《文化展演与台湾原住民》。「台湾研究丛刊」。台北:联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罗智成
下一篇:罗兰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