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语文知识 > 台湾文学史论争

台湾文学史论争
2011-12-03 09:57:11   来源:   点击:

    解严以後,对台湾文学的看法产生三方交锋的论争。基本上延续自1970年代末以来由陈映真与叶石涛所点燃的,「台湾文学是不是中国文学一部分」的论争。争执的双方统独立场鲜明,但随着解严後文化政治气氛的日趋开放,於1980年初「台湾意识论战」中,因重新评价後藤新平对台湾现代化的贡献所发展出来的殖民地肯定论,可说是另一种变形的台湾立场,在解严後逐渐形成三方交锋、对话的紧张关系。

    这种紧张关系,引发了大大小小的台湾文学史论争,其中又以「皇民文学」的历史定位论与陈芳明、陈映真关於台湾文学历史阶段论的争议最具代表性。前者是因为1998年2月10日的《联合报》副刊刊出了张良泽翻译并做小序的〈正视台湾文学史上的难题:关於台湾「皇民文学」作品拾遗〉专辑,在序言中,他一反台湾文学界过去用民族大义责求皇民文学的负面评价,以「谁没有写过皇民文学」而主张用「爱和同情」去理解皇民作家的历史处境。这种说法一提出,随即有陈映真的〈精神的荒芜:张良泽的皇民文学论〉、马森的〈爱国乎?爱族乎:「皇民文学」作者的自我撕裂〉对张的主张做出批评。稍後,虽有彭瑞金为张良泽出言辩护,张良泽本人并未积极回应中国民族主义论者的批评,继续翻译发表一向被认为是抗日作家的「皇民文学」的作法,应可算是一种侧面的反击。

    台湾文学定位的争议,是解严後台湾文学界吁求主体性的主张愈来愈强烈,冲击旧文学体制所造成的,1999年8月,陈芳明於《联合文学》月刊发表〈台湾新文学史的建构与分期〉,宣称他要以「後殖民史观」建构台湾新文学史,并据此进行台湾新文学史的分期,由於陈芳明也将战後的国民党政府视为殖民政权,统独神经异常敏感的陈映真,很快地在198期《联合文学》发表〈以意识形态代替科学知识的灾难:批评陈芳明的〈台湾新文学史的建构与分期〉〉一文,针对陈芳明:「三大历史阶段、亦即日据的殖民时期,战後的再殖民期,以及解严迄今的後殖民期」,及其提出论点所根据的「台湾社会性质」进行批评,除了引用马克斯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并进行繁复的政经条件的分析,提出战後不是自中国转进的国民党政府的再殖民,而是政经文化依附美国的「新殖民?依附性资本主义」阶段。

    陈芳明随後在《联合文学》190期所发表的回应文,以〈马克思主义有那麽严重吗?〉为标题。後续陈映真虽继续发表〈关於台湾「社会性质」的进一步讨论:答陈芳明先生〉……等多篇长篇大论,全面质疑陈芳明各种论述的「独立建国」幻想。类似陈映真对台湾文学主体论的批评论调,虽在日後持续引起双方的对话,而让台湾文学史的论争不绝如缕,不过随着解严後新的历史条件的逐渐成形,这些论调也愈来愈缺乏物质基础。

    中文关键字: 统独 , 意识形态 , 後殖民史观

    参考资料

    1. 叶石涛。1977。〈台湾乡土文学史导论〉。《夏潮》,2(5):68-75。
    2. 陈映真。1977。〈「乡土文学」的盲点〉。《台湾文艺(革新号)》,2:107-112。
    3. 陈正醍着,路人译。1982。〈台湾的乡土文学论战〉。《暖流》,第2卷第2-3期连载。
    4. 宋冬阳(陈芳明)。1984。〈现阶段台湾文学本土化的问题〉。《台湾文艺》,86:10-40。
    5. 彭瑞金。1982。〈台湾文学应以本土化为首要课题〉。《文学界》,2:1-3。
    6. *张良泽。1998。〈正视台湾文学史上的难题:关於台湾「皇民文学」作品拾遗〉。《联合报》,「联合副刊」,2月10日。
    7. 陈映真。1998。〈精神的荒芜:张良泽皇民文学论〉。《联合报》,「联合副刊」,4月27日。
    8. *陈芳明。1999。〈台湾新文学史(1):台湾新文学史的建构与分期〉。《联合文学》,15(10):162-173。
    9. *陈映真。2000。〈以意识形态代替科学知识的灾难:批评陈芳明先生的「台湾新文学史的建构与分期」〉。《联合文学》,16(9):138-160。
    10. 陈芳明。2000。〈马克思主义有那麽严重吗?:回答陈映真的科学发明与知识创见〉。《联合文学》,16(10):156-165。
    11. 陈映真。2000。〈关於台湾「社会性质」的进一步讨论:答陈芳明先生〉。《联合文学》,16(11):138-161。
    12. *陈芳明。2001。〈有这种统派,谁还需要马克思?:三答陈映真的科学创见与知识发明〉。《联合文学》,17(10):150-167。
    13. 李桂芳。2004。〈意识的侦防与历史的梦魇:从陈映真与陈芳明的论争说起,并兼论晚近「台湾文学史」的问题〉。《中外文学》,32(11):13-35。

    延伸阅读

    1. 叶石涛。1987。《台湾文学史纲》。高雄:文学界杂志。
    2. 施敏辉编。1988。《台湾意识论战选集》。「新台湾文库」5。台北:前卫。
    3. 游胜冠。1996。《台湾文学本土论的兴起与发展》。台北:前卫。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声音钟
下一篇:美丽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