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语文知识 > 台湾话文尝试栏

台湾话文尝试栏
2011-12-03 14:10:33   来源:   点击:

    郭秋生於1932年在《南音》开辟的台湾话文尝试栏,共刊登了5次,分别於《南音》1卷2-6号。

    所谓的「尝试栏」,就是希望试着让台湾语言和文字达到「言文一致」的尝试。为了要为台湾话找出恰当可用的汉字,他认为可以从辑录歌谣开始,因为「过去的歌谣及现在所流行的民歌当然是纯粹的台湾语。」也就是说民间歌谣保存了较丰富的台语的语料与传统,於是强调「要建设的台湾话文,无外立脚於台湾民间文学。」而且要将「台湾话文的基础建设是务先集中既成的民间文学,整理使其统一的成立一致的汉字,以突破大众向来对待歌册那非为识字的隔膜。」所以,他就试着以整理歌谣的方法为台湾话找出正确的字,因为歌谣是民间流传的东西,人们总是觉得亲切,而歌谣又易诵易记,因此可由歌谣入手让大多数的人认字,接着就可以尝试以台湾话来书写文章。「尝试栏」就是这种观念下,整理了「童谣」18首、「歌」9首、「曲」4首、「谜」18首,另外有一则说明「十八金」一词的由来。

    郭秋生在〈说几条台湾话文的基础工作给大家做参考〉明确地提出2个方针:其一为「采集过去的歌谣及现行的民歌,来成立文字」;其二:「用最善的方法注明新字的字音」。於是在「尝试栏」中归纳出3种方法:(一)使用既有的汉字:即音义与汉文一致,则直接使用。这为一般学者所接受也广为运用。(二)造字:则是「从既成汉字中找出语音一致的文字,来做音的记号」,这是以汉字来标音,与汉字本身的字义毫无关系,纯粹只做读音。(三)藉由日文、罗马字来辅佐整理,以日文片假名或罗马字来拼音,但是此种方法在「尝试栏」中并不常见。

    由於「台湾话文尝试栏」的刊登,引起一番热络的讨论,尤其造出的新字,更激起赖和、黄纯青、黄石辉、李献璋等人也提出了不同的字体,相互比较,彼此也有不少的讨论,但是对许多音字脱节已久,有音无字的字体,应当应当如何写,常常未能定论。可见当时对新造字并没有一致的认同标准。

    不过,在彼此对新字的讨论及使用之际,即达到「台湾话文尝试栏」的目的,让大家实际地尝试以台湾话来书写。「台湾话文尝试栏」的出现,正显示日治时期文人对台湾文化的建构以及文字的书写方式等的多方思维,这绝不仅仅是有关民间歌谣的一个整理尝试而已。

    中文关键字: 言文一致 , 尝试栏 , 既有的汉字 , 造字

    参考资料

    1. *郭秋生辑。1932。《南音》,第1卷2-6号。
    2. 郭秋生。2003。〈建设「台湾话文」一提案〉。收於《一九三○年代台湾乡土文学论战资料汇编》。「文学台湾丛刊」21。中岛利郎编。高雄:春晖。
    3. 郭秋生。1932。〈说几条台湾话文的基础工作给大家做参考:台湾话的文字化〉。《南音》,1:14。
    4. 郭秋生。1933。〈还在绝对主张台湾话文〉。《台湾新民报》,996号。
    5. 黄石辉。1932。〈台湾话文的新字问题:秋生兄〉。《南音》,1(4):15-16。
    6. 李献章。1932。〈新字问题〉。《南音》,1(6):15。

    延伸阅读

    1. *郑坤五主编。1927-1930。《台湾艺苑》,1-23期。
    2. 黄石辉。1930。〈怎麽不提倡乡土文学〉。《伍人报》,8月15日。
    3. 李献璋。1932。〈台湾话文讨论栏:新字问题〉。《南音》,1(5):8-9。
    4. 李献璋。1932。〈新字问题〉。《南音》,1(6):15。
    5. 中岛利郎编。2003。《193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论战资料汇编》。「文学台湾丛刊」21。高雄:春晖。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荒人手记
下一篇:〈守护弯潭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