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雯
2011-12-03 14:11:24   来源:   点击:

    散文家、小说家。本名熊崑珍。在书香世家成长,自幼喜好文艺,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後,随父母到中国江西;1940年因父亲逝世,辍学就业,曾任档案图书管理员。1944年,避难江西上犹,任《凯报》副刊主编。1949年来台,落脚屏东眷村,重拾笔墨。1951年出版散文集《青春篇》,读者传抄众多,被称为「自由中国第一本散文集」。1953年迁居高雄冈山,出版短篇小说《生死盟》,於《中央日报》「妇女与家庭」版发表专栏「主妇随笔」,为「主妇文学」之代表。1955年结集「主妇随笔」专栏文章,出版《生活小品》、《渔港书简》两本散文集,同年作品《青春篇》,在中国青年写作协会举办「四十四年度全国青年最喜爱阅读文艺作品及最推崇文艺作家票选」中,当选为散文第一,可见艾雯於1950年代女作家中受欢迎的程度。1960-1980年代,艾雯以系列散文闻名,以同一主题呈现计画性的书写,代表作品为《昙花开的晚上》、《不沈的小舟》、《倚风楼书简》、《缀网集》。

    写作历程贯穿1950-1980年代,在台湾当代散文史上,有其不容忽视的定位。就散文技艺而言,艾雯被视为抒情美文的开创者,与张秀亚、胡品清并称美文一系。散文创作多采用书信体及日记体的形式,深受读者喜爱,显示书信体类型与支持抒情文学型态的战後台湾特殊政经体制合流,也在文学场域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就创作主题而言,1955年出版的《生活小品》,艾雯化身主妇「思瑾」,其中虽然不乏围绕柴米油盐的「家叙述」,却也藉由主妇日常生活的悲欣与共,在政治及意识型态领域的缝隙中遂行另一私情化的自我,与当时反共文艺政策推行的反共怀乡文学最大的不同,在於个人追索文学意义与美学关怀,并拉开与家国大叙述一统化想像的距离。

    中文关键字: 女性散文 , 青春篇 , 主妇文学

    英文关键字Female Prose , Ching Chuen Pian , housewife writing

    参考资料

    1. *张诵圣。2001。〈台湾女作家与当代主导文化〉。收於《文学场域的变迁》。台北:联合文学。
    2. *张瑞芬。2006。〈三生花草梦苏州:论艾雯〉。收於《五十年来台湾女性散文?评论篇》。「麦田文学」184。台北:麦田。
    3. *封德屏。2006。〈迁台初期文学女性的声音:以武月卿主编「中央日报?妇女与家庭周刊」为研究场域〉。收於《永恒的温柔:琦君及其同辈女作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李瑞腾主编。中坜: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琦君研究中心。
    4. *王钰婷。2007。〈国族论述、主妇文学及其性别政治:以「中央日报?妇女与家庭周刊」1949.3-1955.4为考察对象〉。收於《2007青年文学会议台湾现当代文学媒介研究》。「文讯丛刊」29。封德屏主编。台北:文讯杂志社。
    5. 应凤凰,郑秀婷。〈永远青春的姑苏姑娘:艾雯〉。台湾文学风华:五○年代女作家系列,「艾雯」。2008年2月24日读取。http://tlm50.twl.ncku.edu.tw/wwaw1.html。

    延伸阅读

    1. 罗淑芬。2004。〈五○年代女性散文的两个范式:以张秀亚、艾雯为中心〉。硕士论文,政治大学国文教学硕士学位班。
    2. 许佩馨。2006。〈五○年代的迁台女作家散文研究〉。博士论文,台湾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系研究所。
    3. 张瑞芬。2006。《五十年来台湾女性散文?评论篇》。「麦田文学」184。台北:麦田。
    4. 张瑞芬。2007。《台湾当代女性散文史论》。「文史台湾」6。台北:麦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台湾古典女诗人
下一篇:莎哟娜拉.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