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海人
2011-12-03 14:14:42   来源:   点击:

    《讨海人》 廖鸿基着,台中晨星出版社1996年6月初版。本书集结了廖鸿基1991至1996年间的散文与小说创作,曾获得多项文学奖,包括︰获1993时报文学奖散文类评审奖的〈丁挽〉、获1995时报文学奖散文类评审奖的〈铁鱼〉,及获1996吴浊流文学奖小说奖正奖的〈三月三样三〉。作品出版後广受各界肯定,并於1996年获得《联合报》年度十大好书最佳书奖。本书除了陈列、林琚环的序文外,书末并附有彭瑞金〈翻版的「老人与海」──期待海洋文学〉、蒋勳〈铿锵撞击的「铁鱼」〉、庄信正〈好的起脚点〉、潘弘辉〈我读「银剑月光」〉四篇评介,及《讨海人》发表年表可供参考。《讨海人》一书宣告了廖鸿基正式进入海洋文学的创作领域,这在台湾海洋文学的发展上,可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廖鸿基之前,台湾的海洋文学作品寥寥可数,仅有少数如东年《失踪的太平洋三号》等书,诚如彭瑞金在〈翻版的「老人与海」──期待海洋文学〉一文中所言:「我们过去也有过零星的『海洋文学』作品或渔民文学,但也无可否认的,就像有人辩称我们也有高山文学一样,都不外是陆地观鱼的海洋文学。」但廖鸿基此作,却是真正置身於海洋中来书写海洋,他以素朴的笔调,书写了他所见所感的海洋,文中对於讨海人的生活及渔人与海洋的关系,均有相当细腻的描述,忠实地记录了廖鸿基的海洋生活与海洋心情。廖鸿基人届中年才出来学习「讨海」,亦属「讨海人」中的特例,他在书中提到自己「讨海」的理由,是为了鱼,也是为了海。他说:「为着鱼是生活,为了海是心情。」但在「生活」与「心情」之间,廖鸿基其实也面临了一些矛盾与冲击,对海洋与鱼群的爱恋,令他无法将捕鱼只视为一场单纯的生存竞争,由书中总不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深情,正说明了廖鸿基最後选择由「讨海人」转型为海洋保育工作者的原因。 (黄宗洁撰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赛夏族的起源神话
下一篇:赛夏族鸢的祖先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