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
2011-12-03 14:22:11   来源:   点击:

    诗人。本名郑文韬。原籍中国河北。祖籍中国福建南安石井,自认明延平郡王郑成功宗亲,2005年落籍金门。郑愁予出身军旅世家,复因战乱,游历大江南北。少时喜读传统章回小说,接触新文艺後,初阅艾青诗集。1948年参加中国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暑期读书会,系统地阅读胡风主编「七月诗丛」,并创作第一首新诗〈矿工〉。年底赴汉口,构思「边塞组曲」,而後寄居衡阳,组织「燕子社」,1949年5月出版第一本诗集《草鞋与筏子》,同年来台。毕业於中兴法商学院(今台北大学)统计学系。1956年现代派发起时,列名筹备委员。1968年应邀赴美,1973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艺术硕士,1974年赴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任教,2004年退休。

    少年郑愁予颇具左倾色彩,来台後改写旧作,复以「爱情诗」面貌重现。例如〈赋别〉初稿写於衡阳,原为赠友之作。1953年写〈小小的岛〉,是对身陷绿岛牢狱之朋友的赠诗。1954年写〈错误〉,原始意象为抗战时期,感受战马奔驰而过的经验。纪弦曾说,郑愁予的诗「鲜活、敏锐、尖端、梦幻而又明丽,充满不可抗的魅力」。唯有理解郑愁予作品的「现实依据」,才能对他的诗歌风貌进行完整的认识。《梦土上》之後,郑愁予转而创作〈五岳记〉、〈草生原〉组诗、《燕人行》与《雪的可能》,都是偏向硬性、刚健的诗风,诗人自己对此也较为看重。至於长篇诗作〈长歌〉和〈衣钵〉,则在扩展抒情诗的政治领域,可视为反共爱国诗歌的代表。1993年出版《寂寞的人坐着看花》,回归生活体悟,对於山水的表达更为纯净,铅华褪尽,更是自然本色。

    中文关键字: 台湾文学 , 现代诗 , 现代派

    参考资料

    1. 杨牧。1974。〈郑愁予传奇〉。收於《郑愁予诗选集》。「新潮丛书」17。郑愁予着。台北:志文。
    2. 瘂弦。1979。〈两岸芦花白的故乡:诗人郑愁予的创作世界〉。《联合报》,5月27-28日。
    3. 张曦娜。2008。〈「达达的马蹄」响遍半世纪:访台湾诗人郑愁予〉。《联合早报》,4月11日。

    延伸阅读

    1. 郑愁予。1979。《郑愁予诗集I:1951-1968》。「洪范文学丛书」47。台北:洪范。
    2. 郑愁予。2004。《郑愁予诗集II:1969-1986》。「洪范文学丛书」47。台北:洪范。
    3. 张梅芳。2001。《郑愁予诗的想像世界》。「论文类」10。台北:万卷楼。
    4. 罗任玲。2005。《台湾现代诗自然美学:以杨牧、郑愁予、周梦蝶为中心》。「尔雅丛书」442。台北:尔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金水婶
下一篇:锺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