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拱墅迎来满月 这些行动透露哪些信号

2021-05-11 22:47:58 作者: 杭州:新拱墅

   新拱墅满月了。

  5月9日,杭州市拱墅区举行挂牌仪式,正式宣告杭州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后的新拱墅,开启全新征程。从4月9日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实施动员大会至今,拱墅区正式迎来满月。

  一个月的时间,不长也不短,但释放的信号却不少。新拱墅这片119平方公里的土地如何布局?未来蕴藏着哪些发展新机遇?我们从一个月的轨迹中,一窥究竟。

  产业立区优势互补

  千年运河+繁华武林,如何“1+1〉2”?

  84816.5419万元,较去年增长6.18%。这是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期间,拱墅全区19家重点商贸零售企业的销售总额。武林商圈+大运河商圈,两大商圈强强联合,掀起了一阵消费热潮。

  原下城区、原拱墅区都有着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互补。如今,从南部向北一望,空间豁然开朗。从老工业区走来,一直在努力转型升级的杭州大城北,现在更是看到了与繁华商业中心相融的美好愿景。

  产业是新拱墅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机遇。近一个月来,新拱墅就已签约落地基蛋生物华东区域总部等重点产业项目5个,总投资额约49.5亿元。

  刚刚闭幕的拱墅区“两会”上,政府(筹)工作报告中也强调“产业立区”。这一发展方向,也正与杭州市为拱墅的定位不谋而合。根据定位,新的拱墅区将建设成为产业转型升级样板区、城市有机更新样板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样板区,高质量建成运河沿岸名区。“三个样板区”的定位里,产业首当其冲。

  过去一段时间,区域空间不协调、产业布局不合理、人口密度不均衡、空间规划不协同等问题,成为了制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后,新拱墅不仅集聚了主城区稀缺的空间资源,也拥有极其深厚的产业积淀。采访中,拱墅区区长冯晶向记者表示,合并后,新拱墅集聚了绕城以内难得的空间资源,全区可开发土地达16000多亩,同时拱墅区还拥有约800万平方米的中心城区高端楼宇,为产业落地提供广阔的承载空间。产业集聚,优势倍增。

  那么,如何用好这些资源?这一个月,拱墅区在产业上持续发力。4月13日,冯晶专题调研杭州大城北建设项目进展情况,提出聚焦进度与品质,注重务实和高效,实现串珠成链,高标准推进杭州大城北建设。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依托优势资源,更要精准定位、差异化发展。政府(筹)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拱墅区将实施产业振兴攻坚行动,积极构建以省开发区(园区)和特色平台楼宇为依托、主导产业集群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具体来说,将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汽车互联网产业、创意设计产业、直播电商产业、智慧物流产业、生命健康产业、金融服务产业,让产业在拱墅遍地开花。

  一条文化带

  如何让大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

  翻开地图可以看到,新拱墅18个街道,有16个街道直接与运河相连。一条运河,从南至北将拱墅贯穿,也成为发展最宝贵的资源。

  而满月以来,大运河文化建设一直是个重头戏。从考察调研到项目建设,新拱墅对于大运河文化的建设马不停蹄。

  4月19日,拱墅区委书记陈瑾带队专题调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现场考察大运河文化带重点项目,泛舟大运河谋划沿线功能布局,并与运河文化专家等研讨交流,为高质量建成运河沿岸名区“问诊把脉”。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除了火热的消费以外,拱墅还举办了一项引人关注的活动——半山立夏节。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以往,今年的活动多了一个环节,“大运河节气文化与旅游融合”高峰论坛。

  当下,大运河中央公园、杭州音乐厅、武林美术馆等标志性项目也正在推进建设中。

  ……

  办活动、向专家问诊、打造特色项目,这些做法最终目标是让大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

  去年12月,杭州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指出,要精心打造大城北等城市重点功能区块,加快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着力打造国际运河文化示范城市。在前期运河综保工作的基础上,以大城北3.5平方公里示范区为主要抓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段)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事实上,在深入提炼文化遗产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将其中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基因不断融入当下生活,才能获得更鲜活的生命力、更蓬勃的生长力。

  对于拱墅来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不仅是国家、省市交给的任务,更是区域发展的机遇。一条运河,可以统筹谋划运河沿线文化、产业、经济等功能,全方位释放行政区划优化调整的最大动能。做深大运河文化文章,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可以更好地守护好城市的根和魂。

  文化不是高高在上或者只是在橱窗里展示的,拱墅希望文化能贴近老百姓的真实生活,让它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还可以亲身体验。除了大运河中央公园、大运河文化艺术中心、祥符桥传统风貌街区等十大文化项目,拱墅还在将全域打造成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可以预想,未来,大到城市建筑立面、道路桥梁设施,小到城市家具、人行道砖,都将植入运河文化元素,运河文化的韵味将融入身边的角角落落。

  新岗位新风采新机遇

  写好融合这篇文章

  在这次行政区划优化调整中,新的拱墅区是由两个原有的行政区合并而来。原两区“联手”并不是一次简单叠加,而是双方融合共赢的新起点。如何将“物理融合”变为“化学反应”,力求产生“1+1>2”的倍增效应?让全体党员干部的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是摆在拱墅区面前的重大课题和严峻考验。

  4月26日上午,拱墅区召开“高质量建设运河沿岸名区”思路调研专题部署会。陈瑾在会上强调,要开展好思路调研,更好地摸清家底、谋划长远、促进融合,真正编制出符合实际、务实管用的发展规划。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