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师爷有多厉害,淮河遭遇大难,他们竟用一道菜让灾民发了财!

2020-07-24 16:38:13 作者: 绍兴师爷有多

一说起绍兴,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绍兴的美酒,以及绍兴的人杰地灵。但除了这些,大家是否听过“绍兴师爷呢?”师爷,又称为幕府,是指帮助军政大员办理事务的文人学士,但为何要在师爷前,加上绍兴二字呢?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看看这“绍兴师爷”的厉害之处。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无绍不成衙”这句话在清代就已流行,在古代,师爷们不可能像现代的文秘职位,可以通过学习和考试获得,他们主要依靠同族、同乡的推荐,来获得官员们的青睐,因此他们在官场就会抱团,并利用绍兴师爷独有的圈子,收集信息,最终上下联手,形成“绍兴师爷”独特的关系网,情报网,正因如此,“绍兴师爷”这个职业群体才逐渐庞大起来。

绍兴师爷有多厉害,他们能靠不烂之舌和一只秃笔就可以扭转官员们面临的不利局面。

1689年,康熙皇帝亲临绍兴大禹陵祭禹,在行礼过程中,浙江省潘台不小心将朝冠掉落,前排的一个将军正好看到这一幕,当即将情况上奏给康熙。

按照清朝法律朝冠掉落可是对皇帝的大不敬,理应严惩,但这么一件严重的事情,绍兴师爷却用九个字,帮潘台完美地解决了将被“严惩”的险恶处境。

“臣列位在前,礼无后顾。”这九个字的言外之意是将军看到后面潘台掉冠,也属于不敬(因为跪拜时,前面的大臣不可以回头)。朝廷接到这个辩解文书,这件事情只好不了了之。

清咸丰年间,曾国藩率领湘军与太平军交锋,但因自身经验不足,接连吃败仗。最终,曾国藩不得不写奏折一方面请罪,另一方面请求朝廷增援。在描述这场战争时,曾国藩用到了“屡战屡败”这四个字,此时,站在一旁的绍兴师爷马家鼎却认为这个词用得有些不妥,于是劝曾国藩将其换为“屡败屡战”,仅仅换了一个字,却让奏折气势大变,最终咸丰批复奏折时,竟对曾国藩锲而不舍的精神大加称赞。

越菜中有一道名菜——“醉蟹”,根据历史记载,这道菜是由安徽作幕的绍兴师爷所创。在当时,淮河两岸蟹多为患,直接影响到周围百姓们的日常生活,眼看着因为“蟹灾”庄稼遭害,百姓们几乎无法出行,生产劳动受到严重影响,可是他们却无能为力,真是苦不堪言。

此时,当地官府的绍兴师爷得知情况后,竟用一条妙计,不仅解决了蟹灾,还为当地带来了一笔收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条妙计的内容是这样的:号召全体百姓大力捕捉河蟹,并上交给官府,按照交上来的河蟹数量给予相应的赋税减免。政策下发,当地百姓纷纷加入捕蟹行列。

紧接着,师爷准备了许多大缸、食盐和黄酒,他竟将收上来的河蟹腌制起来,然后打着当地特产的名号,将腌好的河蟹销往各地,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蟹”灾,还增加了财政收入。

如今,绍兴师爷,不仅成为绍兴历史上独有的名片,还成为绍兴人骨子里抹不去的文化烙印,并且绍兴师爷的“威名”,也一直被世代传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