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周朝推行分封,兴旺了八百年,而后世推行必天下大乱

2020-08-01 22:15:21 作者: 为什么周朝推

历代王朝皆逃脱不了300年的命运,但是唯有最不起眼的周朝,在中国历史上竟然存在800年之久。虽说封建王朝300年必亡的命运与封建社会自身的局限性有关,人口的急剧增长与耕地面积不成正比,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发。

但是中国千百年来皆是农耕社会,周朝统治天下也是以农耕社会为主,社会矛盾是一直存在。其实归根结底,周朝与其他方王朝不同的是,周朝乃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而封建王朝乃是帝国制国家。

周王朝为了方便统治,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分封诸侯,使其统领一方疆域,共同治理江山、维持稳定。据不完全统计,周朝名下所属的诸侯国大约有数百个,皆是听命于镐京。不过周朝并没有将军权集中到帝王手中,同样也是进行分封,天子掌控六军,大诸侯掌控三军,地位低下的诸侯无军队可言。

所以说,当时最基本的政治形态是,周天子若是讨伐其他国家,除了周天子所拥有的一部分兵力外,其余诸侯国要出兵相助,不存在天高皇帝远,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情况。因为其本身的军事实力,决定了诸侯国无法拥有与周天子对抗的实力。

其次诸侯国受封之后,在政治制度上依然实行与周天子相似的制度,即诸侯会将其土地再进行分封,诸侯名下的士大夫同样会进行分封。若是诸侯有不臣之心,敢于挑战周天子的权威,那么若是以兵力对抗的话,诸侯需要动员手下的是士大夫以及士大夫手下的家臣,方可掌握三军。

即使诸侯动员手下所有的兵力,那么仅仅凭靠三军也无法与周天子的六军进行对抗,必须依靠其他诸侯的实力。如此一来,另一个诸侯也需要动员手下的兵力,进行结盟。但诸侯与诸侯之间的联盟并不像表面如此说得容易,虽说士大夫以及家臣表面臣服于诸侯,但未必不是周天子的眼线,内部极易割裂。就算是诸侯之间互相结成联盟,士大夫以及家臣都持有支持的态度,诸侯与诸侯之间的行动上也必须保持一致。若是无法做到言行一致,很有可能被周天子各个击破。

因此八百年屹立不倒的周朝,分封制在其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并且在一定时间内,诸侯造反的可能性不大,内部矛盾偏少,因此周朝的天下还是相对于稳定的。

秦朝建立以后,为了更方便统治天下,使用官僚制来代替周朝的贵族体制。之前地方上的任命皆是由周天子直接下达诸侯进行统治,而到了秦朝之后,皆是由帝王任命官员。初到地方的官员由于在当地并没有根基,无法形成自己的势力,只能听命于中央。同时,中央有对地方官员直接任免的机制。因此,官员皆是直接听从于皇命,帝王若是想要动员国家力量轻而易举。

但是封建王朝也存在弊端,由于历代王朝诸侯或者是王爷成年之后,皆是镇守一方土地。如此一来,当地的官员任免机制便是由诸侯或者是王爷来决定,此时的诸侯在地方上便是缩小版的帝王。诸侯要是经过韬光养晦,厉兵秣马,想要对抗帝王,要做到动员当地力量是非常容易的。历史之上,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汉初七国之乱以及明朝的靖难之役和清朝的三藩之乱。

往往开国君主为了维护本江上的稳定,一般会派遣同族子弟镇守地方,而其同族子弟一般皆是帝王的同辈或者后辈,无论是实力上还是感情上都没有理由反抗帝王的统治。但是王朝如果经过帝王的更新换代,地方诸侯的辈分便会在现任帝王之上,而且长年累月的积累,诸侯的实力也会在中央之上,若是诸侯有二心,便会对现任帝王有一定的威慑力。

例如朱元璋为巩固大明江山,将朱家子孙分封到各个地方作为藩王进行镇守,但是朱允炆继位之时,藩王皆是自己的叔父,地方势力过于庞大,已经威胁到中央,为保证统治只能进行削藩,这是历代王朝百用不厌的手法。但是朱允炆的做法触犯到了藩王的利益,最终导致靖难之役。

所以归根结底,周朝可以延续800年,是因为地方上的实力无法做到全部动员与周天子进行反抗;封建王朝大约300年一个轮回,就是因为诸侯在地方上的势力过于专制,对中央造成的威胁,加速的中原王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