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怎么排兵布阵一统天下的?兵马俑映射了怎样的军事思想?

2020-08-03 21:08:56 作者: 秦始皇是怎么

意思大概是,地势平坦则多用战车,地势险要则多用骑兵,地势狭窄的地方多用弓弩兵(步兵),但无论是险地还是平坦的地方,都要知道哪里是生地、哪里是死地,要把自己居于生地,把敌人置之死地消灭他们。

这是孙膑兵法中对车、步、骑三大兵种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精辟总结,是实战经验的科学总结。二、装备的配备:

(一)服装装备:

不同的兵种有不同的装备。骑兵俑身穿褶服(胡服)、足蹬短靴、头戴皮弁,外披长及腰际的筒子甲,没有披膊。战车上的御手俑的铠甲则与众不同,披膊长及手腕,颈部有盆领,腿部缚絮衣。

御手俑

一般战士铠甲的披膊较短,仅护住双肩。而轻装步兵俑不穿铠甲,身著长糯,腿扎裹腿,这也可以提高冲锋的速度。

而军队地位的高低,也可以通过铠甲与冠形制的不同来区分。(注,军队服装的颜色并不是区别军阵地位的标志。)

披膊——护住双肩的

高级军吏俑身穿彩色鱼鳞甲,头戴鹖(hé)冠。中级军吏俑身穿带彩色花边的前胸甲或彩色齐边筒子甲,头戴双板长冠。下级军吏俑身穿不带彩色花纹的黑色甲,头戴单板长冠。一般士兵俑身穿黑色甲,但较下级军吏俑铠甲的甲片大、甲札少,头不戴冠。

鹖(hé)冠

这是史书上没有记载的,对研究秦军队地位有很大的意义。

另外,关于头盔的问题,兵马俑坑出土的武士俑一律不戴头盔,但在石铠甲坑出土了大批头盔,说明秦军的装备是有头盔的,网上也有人认为兵马俑是做敢死队,所以为了节省以及轻装上阵就不配备头盔。

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兵马俑里兵种不同,但所有的都不带头盔,总不能说兵马俑所有兵马都用在敢死队。

还有学者认为是秦军作战时非常勇猛,常脱去头盔英勇杀敌。不戴头盔是英勇的表征,另一个猜测是雕刻的客观原因,那就是戴上头盔,手工匠人们无法展现其全部面貌,遮挡脸部,也就没有“千人千面”的伟大奇观了。

军阵布局的特征为,在军阵主体的前边有前锋,后边有后卫,左右两翼有翼卫。组织之严密,坚若磐石

②二号俑坑

二号俑坑是由弩兵阵、战车阵、车步骑结合的长方阵及骑兵阵等四个小型军阵联合组成的曲形阵。

这种组合方式叫做大阵套小阵、大营包小营,所谓阵中有阵、营中有营,可分可合。分开可独立作战,合起来浑然成为一体,发挥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威力。

二号俑坑

③三号俑坑

三号俑坑是统帅一、二号兵马俑军阵的指挥部,古名叫军幕。不作军阵编列,而是在坑内作面对面夹道式排列,是担任警卫任务的卫兵,秦曰“短兵”。

古代作战时是临时任命将军出征,战争结束即交回兵权。因为一、二号军阵不是战阵,都是整装待发状态,因此不处于战时,故三号坑内不见将军俑出现。

三号俑坑总结

秦兵马俑的出现可以说是填补了古代军事研究上的空白,从兵马俑清晰的军阵组织结构,科学的排兵布阵,映射出秦朝强盛的综合实力,更是我国古代军事制度衍生的真实产物,刻下我国军事发展的烙印。

秦俑是部厚重的秦文化史书,内涵丰富,今后随着秦陵勘探的继续开展,还会有不同的研究发现,让我们期待吧。我们下回继续来了解兵马俑这一冰冷“人物”蕴含的其他热血内涵。

现在说法众多,也并没有确切证据证明是什么原因,大家觉得为什么不给兵马俑雕个头盔呢?

小结

这种根据不同兵种实战需要来配备装备,并用铠甲与冠形制来区别地位高低,为考古史上首次发现,在军事装备发展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兵器装备组合

以往虽然出土过各个时代的兵器,但都脱离军阵,以个体出现,对历史上各种兵器如何配备组合缺乏实物例证。但兵马俑坑地下军阵的发现,使人们对这一问题获得清晰的认识。

例如一号兵马俑坑军阵前锋的步兵俑手持弓弩;后续部队(军阵主体)的步兵俑手持戈、矛、戟、钗、弓弩等兵器,两翼部队多数俑手持弓弩,少数俑手持戈、矛。

弓弩

这体现了兵器配备组合的原则是:长兵在前,短兵在后,材士强弩翼吾左右;长短相杂,长以救短,短以护长。

这种配备组合是科学的符合实战需要的,一直在古代军事理论中延续。三、军阵的编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