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田文镜、鄂尔泰,谁才是雍正皇帝真正的“贴心人”?看官职

2020-08-05 11:06:32 作者: 李卫、田文镜

雍正六年,雍正皇帝完成了对昔日政敌的清算,自身政治势力的搭建;各项改革政策得以稳步推进,天下吏治更是得以整肃一新;更重要的的是,雍正皇帝的三位宠臣——李卫、田文镜、鄂尔泰为其各镇一方,雍正皇权彻底稳固。

李卫,时任浙江总督,并监管江南海塘工程、统管江南七府五州盗案,还将江南第一大帮——“漕帮”掌控于手中。此时的江南,已经尽在李卫之手。

田文镜,时任河南山东总督,兼领太子太保衔。在雍正皇帝的绝对支持下,田文镜于河南、山东推行“摊丁入亩”,整顿吏治、清理亏空并为“养廉银制度”的推行奠定了绝对基础。雍正新政的“改革先锋”,田文镜当之无愧。

鄂尔泰,时任云南、贵州、广西三省总督,为雍正皇帝镇守西南并将“改土归流”政策顺利推行。

“巡抚中第一”的田文镜、“尔乃国家伟器”的李卫,和“筹及远大,甚慰朕心”的鄂尔泰,为雍正皇帝镇守着天下要害之地,并凭借着卓越的政绩而被奉为天下督抚的楷模。毫不客气的说,雍正皇帝在位13年所取得的历史功绩中,李卫、田文镜和鄂尔泰的贡献,绝对不容抹杀。

如此功臣,如此作为,也难怪雍正皇帝会在雍正六年发出动情感叹:

只不过,同为雍正帝宠臣,李卫官至直隶总督,田文镜官至河南山东总督并兼任北河总督,两人虽都有“兵部尚书衔”在身,但也不过从一品的品级,行政级别只达到了副国级。而鄂尔泰却官至保和殿大学士,位居内阁首辅高位,乃系绝对的正国级干部,基本相当于现今的国务院总理。

同为雍正帝宠臣,李卫、田文镜仅仅官至总督,鄂尔泰为何能官居内阁首辅呢?

作为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统治阶层虽然一直在强调“满汉平等”,但却一直在实际奉行“扬满抑汉”的基本原则,汉臣很难得到像满臣一样的官职地位,更是很难得到皇帝的绝对恩宠。

雍正皇帝继位后,虽然力主“满汉平等”,重用汉臣,但原本就因为诸项改革而得罪了皇室宗亲、八旗勋贵乃至天下既得利益阶层的雍正皇帝,也不得不考虑到重用汉臣的负面影响。对于内阁、军机处的人员安排中,始终保持着满汉平等,或者满员多于汉员的基本设定。

我们以鄂尔泰尚未进入朝廷任职的雍正九年为例,作出说明:

内阁(满族成员):马齐、马尔赛、逊柱、尹泰;

内阁(满族成员):张廷玉、朱轼、蒋廷锡、陈元龙;

其中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为马齐和张廷玉,一满一汉。

军机处(满族成员):马尔赛;

军机处(汉族成员):张廷玉、蒋廷锡;

其中领班军机大臣为马尔赛和张廷玉,一满一汉,但蒋廷锡的存在,明显增加了汉员在军机处的分量。

只是,这种情况仅仅维持了4个月,时任云南、贵州、广西三省总督的鄂尔泰便被调入朝廷任职,出任保和殿大学士和军机大臣。于是,内阁以满员居多,军机处则满汉平衡。

也就是说,在清朝传统的“扬满抑汉”原则影响下,雍正皇帝也断不能将汉员李卫调入朝廷任职,甚至连汉军旗出身的田文镜也不行。既要保证朝廷的满汉平衡,以压制朝廷对雍正皇帝“重用汉臣”的批评声音;更要确保权力中枢牢牢掌控于雍正皇帝之手,以保证皇权稳固;反复权衡之后,将鄂尔泰调入朝廷中枢任职,就是最合适的选择。

实际执掌江南地区的李卫,等于替雍正皇帝掌管着朝廷的“粮仓”和“钱袋子”,海塘工程、盐区监管、缉盗事宜,再加上李卫手中掌握的“漕帮”,李卫几乎从各个方面严密控制着这片肥沃之地。

借助“漕帮”的庞大力量,李卫将这块反清思想最活跃、抗清活动最猖獗的地区,治理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为雍正皇帝省去了一大块心思,更为朝廷源源不断的供给着钱粮赋税。就此来看,李卫绝对对得起雍正皇帝对其“如此方不愧封疆之任”的积极评价。

但是,李卫恃能放纵,操守不纯,甚至带有严重的江湖气,雍正皇帝曾对其有过数次严厉训斥。甚至在李卫出任直隶总督以后,雍正皇帝仍然对其有着“当自检点,从容涵养”的训诫之言。此等做派,镇守一方尚可,居于庙堂、位列殿阁则断断不可。

田文镜,在总督鲁豫期间,整顿吏治、推行新政、清查亏空、兴修水利等等,几乎成为了雍正皇帝各项施政方针的“试验田”;田文镜本人,更是被雍正皇帝塑造成了天下督抚的楷模,成为雍正皇帝钦定的学习对象。

可只将雍正皇帝视为主子,眼中容不下任何人的田文镜“为政苛细,居心忮刻;严酷武健,勤求苛刻”,屡次被鲁豫官员所弹劾、诟病。再加上其对读书人的敌对态度,得罪了几乎全天下的清流。所以,田文镜虽得雍正皇帝恩宠,但官声、人缘、影响都极为不好,甚至连鲁豫两省的百姓也都“至今怨恨”。

如此酷吏,督抚一地尚被时人诟病,如果再与朝廷中枢任职,必然会引起更多朝臣官员和天下读书人的不满,只会徒增雍正皇帝的烦恼。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