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当好老板?怎样选择好老板?两千多年前的魏文侯为您示范

2020-08-06 11:11:20 作者: 怎样当好老板

周天子分封诸侯以来的几百年间,虽然各方势力有所起伏,但整体上晋国一直保持着强大的整体实力,称得上是诸侯间的秩序维护者、当之无愧的天下霸主,也是周王室权威的代言人,颇有几分当今世界美帝的样子。

但在晋阳之战的50年后,即公元前403年,这个巨无霸迎来了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刻:自家的三位士大夫--魏斯、赵籍、韩虔,被周天子封为诸侯;而原本的国君晋烈公,则被扔在了一块巴掌大的地方,苟延残喘。

破天荒的头一遭:诸侯家的大臣竟然能逼迫周天子分封自己!这标志着几百年来维持着华夏大地平衡的周室礼教已经迎来了末日,就像司马光哀叹的那样:“先王之礼于斯尽矣!”君臣之礼已坏,天下进入了以力量争高下的战国时代。(春秋战国的具体概念,请参阅本系列的第一章)

晋国被瓜分,各诸侯国内心当然是狂喜的。这就像村里的首富突然被几个不肖子分家了一样,几十来年被压着一头的其他大户人家自然是跃跃欲试,试图争夺村里的头把交椅。

不过很可惜,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此时看起来只占晋国1/3体量的魏国,竟然也照样压得各国抬不起头来。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此时他们的君主魏文侯魏斯,堪称魏国历史上的最佳领导人,甚至可以角逐战国时代上半期的天下最佳雇主。

在讲魏老板的优点之前,我们先大致了解下韩、赵、魏三家(史称“三晋”,后文会使用这一代称)都分到了什么地盘。

魏文侯

基础知识普及:三晋的地盘分布及优势

春秋时期,晋国的区域集中在在华夏民族起源地—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三家分晋后,初期互相之间领土交错,大致是以下布局(这方面笔者并不专业,大家差不多能弄清楚方位就好):

赵国占据了晋国北部的区域,大概相当于今天河北省西北部、山西省东北部以及太原盆地,往北与游牧的少族民族相接。

韩国占据了原晋国的南部疆域。它的领土分为南北两块,与魏国的领土交错,北边的是战略要地上党地区(山西省东南部),相对南的部分位于今天的河南北部地区,西临崤山(崤山是秦国与中原的分界线,那时的“山东”,就是特指崤山以东),东接齐鲁,地理位置显要。

魏国则位于原晋国的中部,分为三大块,西边的区域是今天的山西西南部,西邻关中河西之地(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这里是晋国的统治中心,主要的城市富庶、发达而又固若金汤。东边的区域相当于今天的河南北部以及河北部分,这里是中原的核心区,沃野千里,土地肥沃,源源不断提供的各类物产,是过去几百年间晋国屹立不倒的经济基石。

看来魏国分到了最肥的一块肉。但物是死的,起决定因素的永远是人,不然为何雄踞中原几百年的晋国会走到被臣子瓜分的地步?

接下来,我们就结合史书,看看带领魏国走向巅峰的魏文侯到底优秀在哪里。

战国初期形势图

一、眼界开阔,胸怀大局

分家不久,三兄弟内部就起了矛盾:韩国跟赵国互相之间越看越不顺眼,甚至很快就要拿刀子互捅。

看到这个局面,不仅周围的秦、楚、齐、燕诸强喜上眉梢,魏国朝廷也有大臣跃跃欲试: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啊!赶紧撺掇他们动手,咱们好捡便宜。

不过魏文侯不这么看。

不久之后,韩国决定率先动手。为了万无一失,韩景侯派人来找魏国借兵,魏文侯拒绝了:“赵国与寡人是兄弟之国,恕难从命。”韩国使者拂袖而去。

巧的是,赵烈侯的人也上门了,他们同样是想找魏文侯助拳,一起修理韩国。然而得到的答案也一样:“韩国是寡人的兄弟之国,恕难从命。”赵国使者摔门而出。

就这样,韩、赵两国的架没干起来。过了不久,得知真相的韩景侯、赵烈侯体会到了魏文侯的用意,对这位大佬由衷钦佩,陆续亲自赶到魏国都城安邑拜码头。

由这件事,魏国确立了自己在三晋中的大哥地位,三兄弟同心协力,一致对外。周边诸侯国则像刚按下开机键、却被突然拔了电源的电脑一样,几乎被整出内伤。

这件事对战国初期的天下格局非常关键:三晋地处华夏大地的中央,西边是强秦,北面是游牧民族,东边是燕、齐两大诸侯,南边则是巨无霸楚国,三家所处的位置,是典型的四战之地。如果他们内部起了冲突,周围的邻国借机发难,三晋即使有再厚的家底也会吃不消。(战国中后期,魏国的衰落就是因为犯了这个战略错误)

在魏文侯的带领下,三晋对内和谐、对外扩张,赵国的目标是中山国以及北边的游牧民族,魏国把火力对准了西边的秦国,韩国则拉上赵、魏帮忙主动挑衅南边的楚国。一时间,“天下苦魏久矣”。

魏文侯向老师行礼

二、遵守信用,言出必行

有一天,魏文侯正跟一众大臣饮酒聊天,君臣之间其乐融融,一派祥和的气氛。

喝着喝着,外面下起了大雨。魏文侯看着时辰,招呼侍从上前,吩咐他准备车马、安排随从,表示自己要出城一趟。

身边大臣意犹未尽,纷纷劝他:“君上,今天咱们喝得这么痛快,外面又下着大雨,您这要去哪啊?改天再去得了。”

文侯却说:“我之前和虞人(管理山泽的官员)约好了在今天的这个时候一起去打猎,和诸位喝酒虽然很愉快,但哪能因此而失信于人呢?”最终他冒雨出城,酒宴就此作罢。

孔子曰:“民无信不立。”如果失去了国民的信任,一个国家将无法生存。

司马光也强调:“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管理国家,如果提倡仁义之道,可以称王;坚持守信,可以称霸;用阴谋诡计操纵国家,则会走向灭亡。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