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表面上看似成功,其实是他一生中最大败笔!

2020-08-24 11:19:33 作者: 赵匡胤杯酒释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表面上看似成功,其实是他一生中最大败笔!

古代英雄豪杰人物,一旦黄袍加身、权倾天下后,最在乎的则是两件事。第一件是追求长寿;第二件则是关心皇位的稳固。当然,对于第一件事,历史上有一些皇帝都不惜代价寻找可以长生不老的方法,典型的代表如秦始皇。这第二件事,则是历代皇帝都非常注重的,一旦霸业完成,他们则会想方设法确保皇权的稳固。诸如汉高祖刘邦,则向爱国功臣举起了屠刀,以此来确保汉室江山的长久流传。

当然了,有的皇帝选择举起屠刀斩杀功臣,上演一出狡兔死、走狗烹的大戏,但有的皇帝则采取了相对比较温和的手段,只是略施小计收缴了功臣的兵权。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一说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事情。如果单从稳固皇权的角度看去,赵匡胤的这种做法很成功,本身并无多大错误。但如果换个角度去看待的话,比如从国家或民族利益的角度去审视这件事,则毫不夸张的说,宋太祖的这一招其实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杯酒释兵权发生的背景:

北宋是代后周而立的,太祖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一名武将,与皇帝柴荣的关系非常好,二人形同亲兄弟一般。但可惜的是,柴荣英年早逝,临死前将后周的事宜托孤与他,希望他能尽心尽力辅佐幼子柴宗训。一开始,赵匡胤并无代周而立的想法,只是在一次率兵抵抗北汉进攻时,当大军行进至陈桥后,其麾下的武将密谋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就这样他当了皇帝。

960年,宋太祖在平定了李重进的叛乱后,便召见丞相赵普,问道:“自唐末以来,为何数十年间换了数位帝王,战争无休无止?我要从此息灭天下之兵,建国家长久之计,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关于这一段历史,可见《续资治通鉴·卷二·宋纪二》“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

作为开国丞相,赵普一针见血的说到了问题的所在,那就是症结在于藩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如果想改变的话,方法也非常简单,只要削夺重臣的权力,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安定。鉴于此,宋太祖赵匡胤便和赵普制定了一个重建中央集权专制的方案,着手陆续操办。

杯酒释兵权的经过:

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太祖赵匡胤将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人留下喝酒,当众人喝至一半、酒兴正浓时,宋太祖突然起身向众人口吐苦衷,大致意思就是他这个皇帝当得太难了,还不如做一个镇守地方的节度使舒服,每一夜都是不敢安枕而卧。

作为赵匡胤的兄弟,也是北宋的开国功臣,石守信等人急忙问其原因,宋太祖这才缓缓说出“人生如白驹过隙,所为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籓,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之业,多致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朕且与卿等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当晚,石守信等人已猜出赵匡胤的心思,况且宋太祖把话已经讲得非常明白,无奈之下只好俯首听命。第二天的时候,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握有兵权的高级将领,便纷纷上奏言称身体不适,已不适合担任重要职务,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就这样,踏足赵匡胤兵不血刃地削夺了高级将领的兵权,将兵权牢牢地掌控在皇权手中。在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事实上不会只是一杯酒就将这些武将说服了,而是通过此方法一步一步的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削弱了臣子的大权。

乍一看,太祖赵匡胤这一招“杯酒释兵权”玩得很潇洒,很随意,谈笑间便削弱了重臣、加强了皇权。但实际上,赵匡胤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前文已经提到过,如果从国家或民族利益的角度来看的话,他的这一举动给宋朝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种子,在北宋三百年的统治时间内,内部虽没有发生过大的暴乱,但却一直被外族所欺负。

可以说,杯酒释兵权完全是太祖的一大败笔,对大宋王朝来说,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弱化了地方。但对外而言,太祖这样的操作完全就是自断臂膀、作茧自缚。西夏、辽、金三国先后多次欺凌与蹂躏了北宋王朝。“杯酒释兵权”含的举动,到了后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懂军事的文官却控制军队,而懂得带兵打仗的武将则因频繁调动,军队根本形成不了战斗力,致使宋朝与辽、西夏、金的战争连连败北,无力解决边患。最终,在公元1127年,金军南下,徽钦二帝及在开封的宗室3000余人被金兵掳走,北宋灭亡。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