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被废立次数最多的太子,最终还是当上了皇帝

2020-09-06 11:17:10 作者: 历史上被废立

景帝接受太监高平的建议,将南宫的树木全部砍伐,以防有人越过高墙与明英宗联系。客观的讲,明英宗对这位弟弟还算不错,景帝二十岁的时候尚且留在京城,没有就藩,北征蒙古时,专门让他“居守京城”,但朱祁钰却不希望这位哥哥回来,人性有的时候就是敌不过权力的诱惑。

明英宗

随着帝位渐渐巩固,景帝并不满足,他不仅自己要做皇帝,而且希望自己儿子朱见济能够取代明英宗的太子朱见深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于是他一手导演了贿赂朝臣的闹剧。

由于太子是皇太后立的,景帝不得不慎重。他先试探颇有资历的太监金英,说“七月初二日,是东宫太子的生日”。金英立刻回答,“东宫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日。” 前者是朱见济的生日,后者是太子朱见深的生日。不久,景帝便罗织罪名将金英下狱。可见,景帝易储的决心之大,金英的劝谏也仅仅是推迟而已。

就在景帝愁闷的时候,一道奏疏递了上来,核心内容是劝景帝易储。上疏者,是广西土官都指挥使黄矰。广西距北京近五千里,黄矰何以率先提议易储,迎合帝意?《明史》记载:

黄矰以私怨戕其弟思明知府冈,灭其家,所司闻于朝。矰惧罪,急遣千户袁洪走京师,上疏劝帝早与亲信大臣密定大计,易建东宫,以一中外之心,绝觊觎之望。

意思是说,黄矰杀了人,为求活命,急忙派人持书向皇帝献媚。看到这份奏疏,景帝大悦,于是说了九个字,“万里之外,乃有此忠臣”。既然有人提议,事情开了头,朱祁钰借梯上墙,随即将奏疏下发,让群臣讨论。

这种讨论,很明显是景帝在向群臣炫耀兼示威,你们不提,终究有人会提,说说你们的看法吧!但群臣仍保持沉默,“众心知不可,然莫敢发言,迟疑者久之”。

司礼太监兴安见群臣不语,厉声道“此事今不可以、不肯者不用佥名,尚何迟疑之有?于是无一人敢违者,其议遂定。”,“疏下之明日,礼部尚书胡濙,侍郎萨琦、邹干集文武群臣廷议。众相顾,莫敢发言。……司礼太监兴安厉声曰:‘此事不可已,即以为不可者,勿署名,无持两端。’群臣皆唯唯署议”。

签名的大臣极多,包括公侯将相不下数十人,“联名合奏,父有天下,必传于子,此三代所以享国长久也。惟陛下膺天明命,中兴邦家,统绪之传,宜归圣子。今黄矰所奏宜允”。

见群臣就范,景帝反倒谦虚起来,向皇太后请旨,皇太后见群臣联名易储,也不好反对,于是宣谕“只要宗社安,天下太平,今心既如此,当顺人心行”。改换太子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景帝更封太子朱见深为沂王,立朱见济为太子。在诏书中,景帝称“天佑下民作之君,实遗安于四海;父有天下传之子,斯本固于万年”,不但自己要当皇帝,而且要子孙后代也永远当皇帝。

事后,景帝又对群臣进行封赏,并大赦天下,普天同庆。对于首倡易储的杀人犯黄矰,景帝也没亏待,“令释矰罪,进阶都督”。在特定时间特定背景下的一道奏疏,不仅让一个残忍的灭门案凶手逍遥法外,而且加官进爵。为了传位亲子,景帝已经置《大明律》于不顾。

这些变故对朱见深来说没有产生过太深刻的印象,无论因孙太后私心被立为太子,还是被景帝废掉,都没有太多的影响到他。一直以来,他在孙太后的监护下生活,照料他饮食起居的便是那位万姑娘。正因为他没有受到影响,所以他登基为帝后,才对长辈的权力斗争显得超然。

重为东宫

3

景帝处心积虑得让自己的儿子当上了太子,可惜的是,朱见济在景泰四年十一月就因病夭折,而朱见深在万贞儿的照料下却长得结结实实,看来笼子里的鸡是不如野鸡生命力强,朱见深没能像平常的皇室子弟一样,享受特别安逸的环境,倒是自然成长,这不能不说因祸得福。

景帝在位期间,任用于谦整顿军务,对受灾地区减免税负,发展经济,同时对边境少数民族的动乱高度重视。

同时,景帝知人善任,派当初主张南迁逃跑的徐有贞治理河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明朝恢复了往日生机的同时,景帝还遣进士王重等二十九人分行全国各地﹐博采有关舆地事迹﹐又命陈循、高谷、王文等总裁根据永乐年间集录的地理之类的书籍、资料,编辑整理成书,至景泰七年(1456年)五月书成,名《寰宇通志》。

景泰陵

为景帝加谥的提议既然被提起,就不能不被重视,再加上大臣对这位君王的性格有了了解,因此,成化六年,巡按直隶御史杨守随上疏,再次讨论给景帝加谥:“郕王受命艰危时,削平祸乱,功甚大。殁乃谥以‘戾’,公论不平。此非先帝意,权奸逞私憾者为之也。亟宜改易,彰陛下亲亲之仁。”

成化帝想到若不是这位叔父,也先打破北京,别说自己做皇帝,能否保住性命还很难说,终于下定决心直面这个问题,所以下诏:

“向者朕叔郕王践祚,戡难保邦,奠安宗社,亦既有年。及寝疾临薨之际,奸臣贪功生事,妄兴谗构请去帝号”,(圣旨中特为先帝父皇开脱并云尊先帝和皇太后本意,)“……其郕王可仍旧皇帝之号,所有前谥,礼部会议以闻,务合人心,毋乖典礼。仍会所司修饬陵寝,如敕奉行。”

成化帝在诏书中,将为景帝加谥号的决定说成是英宗的本意,自己只不过是谨遵圣贤教诲、为父尽孝而已。为此,成化还专门咨询以商辂为首的内阁。

商辂本就为人公正,此刻正好顺水推舟,称赞英宗圣明,不忘怒斥曹、石的罪恶,最后拟上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布义行刚曰景”,对景帝评价也算客观,虽然此刻景泰帝有谥号无庙号(庙号在南明朝才有),而且谥号的字也只有四个字。

成化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奉天门举行给景帝加谥仪式,规格不高,却也庄重。对于景泰帝时被废的成化帝来说,这实在难能可贵,王世懋评价:“大哉!宪皇追封景帝,挽回元气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