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百姓却被称为是乱天下的改革?王安石到底修订了什么新制度

2020-09-09 20:32:28 作者: 心系百姓却被

司马光是旧党代表

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将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统统赶出京城,这并不是王安石的道德问题,而是出于民族大义的考量。他首先效忠的是这个国家,其次才是这个政权。但并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像他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新党处处针对旧党是为了保证变法能够落实,但是旧党往往是出于报复心理,在重回高位后,又将新党统统赶出京城。两派斗争乐此不疲,将北宋内部搅得乌烟瘴气。

党争在此后的政权中愈演愈烈,终于成为了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新旧两党,有很显著的差别,新党注重办事效率;而旧党看重道德、爱说空话、假话;新党比较听皇帝的话,而旧党爱批评皇帝,颇有"倚老卖老"之势。

王安石与五先生雕像

这其实是由新旧两党的背景造成的差异,新党只是依靠王安石,才逐步走入政治舞台,是政治新秀;而旧党却已存在千年,势力根深蒂固,不可撼动,已有大片土地在握,属于既得利益者。

那么新旧两党的分歧为何这么大呢?当然是因为新党的变法政策触动了旧党的利益,所以才会极力反对。但是从皇帝的角度来看,新党作为新秀,势力不大,易于控制,因此有了上文提到的一幕:在宋徽宗年间,他重用新党,肯定王安石变法的功劳,但俨然已无用。

苏轼一生失意

因此,王安石变法,无论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来看,还是思想建设角度来思考,都无益于北宋王朝的发展。前者无法撼动根本,终是无用;后者开启了激烈党争的先河,使文官作为行政主力日渐腐朽,最终烂到了骨头里。

但是,王安石这个人是"幸福"的。

《庄子》中曾说,列子达到物我两合一的状态才是终极幸福之所在。所以王安石是幸福的,因为他不管得罪了多少人,如苏轼因他葬送了一生的仕途,被贬多次郁郁而终;司马光与他从好友知己到头号反对者。到后来,王安石甚至背负上了"亡国"、"乱天下"的骂名,但不论改革阻力有多大,批评者的声音有多尖锐,王安石依然能不忘初心,在巨大的时代洪流中逆流而上。

王安石画像

王安石是心怀巨大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绝非以个人利益得失作为改革的基点,这在本质上就与后来的改革有很大的不同。

从实现人生理想这一点来说,他比绝大多数"一生襟报未曾开"的仁人志士幸运。王安石有机会,他的改革从后世角度来看是成功的,这大概就是"生命力"。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王安石的变法又显出了巨大的局限性。他性格上的执拗以及无法真正撼动社会本质的政策,从根本上决定了"变法"之路,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