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一场让秦国得以毕全功于一役的重要战略决战

2020-09-23 19:36:39 作者: 长平之战:一

战国时,华夏大地烽烟四起。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争夺,引致混乱局面。在这数百年里,战争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独特表现。然而作为战国乱世的战略终结者,长平之战无疑是战国最重要的战略决战,没有能与之匹敌的战役。

作为这场战役直接的参与双方秦国和赵国,无论是胜利者、亦或是失败者都深受这场战争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自长平之战以后,山东诸国再无抗衡秦国的能力。

多方面分析长平之战前后的形势变化,无疑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长平之战的的确确是战国最重要的战略决战。这是不变的事实,也体现着长平之战的重要历史地位。长平之战,一场让秦国得以毕全功于一役的重要战略决战。而长平之战是战国最重要的战略决战,没有之一吗?

1、 战略决战的结局,秦国打垮战国之世的最后一个对手

(1) 赵国之败、损失四十万将士,一时间举国缟素

长平之战是因为应该是秦国嘴边肥肉的十五座城池,却被赵国趁机夺下。对此,秦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长平之战。在当时的长平地区,秦、赵两国在此纠结了数十万大军进行战争。

原本赵国有着经验丰富的老将廉颇在此坐镇,在对战中不至于处于劣势。然而,一场战争不仅仅只有明面上的厮杀,更有背后的暗战。秦国动用离间计,让当时的赵国国君赵孝成王听从了手下奸臣的挑拨。

这就使得在长平之战的后续当中,赵国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了经验丰富的廉颇。可军事能力有限的赵括又怎么是号称大秦军神白起的对手?因此,刚一上台的赵括便在白起的军事谋略当中迅速落败。这时候,长平之战最终的结果开始显现出苗头。

赵括因为战争失败,无颜面对国家、只得引剑自刎。同时,失去了领导者的四十多万赵国士兵也只能向秦国投降。公元前260年,为了秦国长远利益着想,此时的白起做了一个令人胆战心惊的决定。

他下令在一个午夜将投降的数十万赵国军队尽数坑杀,这数十万的士兵可以说是当时赵国的全部男性。一时之间,赵国的男性生产力遭遇灭顶之灾。

这一场屠杀杀掉了赵国几乎全部的青壮年男丁,使整个赵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全部缟素,一度让赵国失去了能够抵抗秦军的几乎全部的军事实力。长平之战,赵国即便最后出现战争的胜利,但也是于事无补、辉煌难再现。

(2) 最后的战争胜利,胡服骑射亦使赵国难再现往日辉煌

长平之战并不仅仅是一场战争,与之密切相关的是一系列战争引发的连锁反应。即便是白起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兵将,不能改变的结局却是赵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可是这一场战争对于赵国来说,也是真正将其推向了衰落的深渊。

长平之战结束以后,秦国临阵换将,让当时的副将王龁率领着三十万秦兵攻打赵国首都邯郸。但是赵王从长平之战吸取到深刻教训,让他明白了廉颇的重要性。

他再次启用廉颇担任将领,负责抵御秦国军队。更是因为之前白起坑杀了数十万的赵国军,这让赵国人心中充满着无比的愤怒。一时之间在仇恨的刺激之下,赵国在最后的邯郸之战当中取得了胜利。

廉颇和李牧作为最后的名将,挽救了他们的首都,而长平之战的终章,让赵国从胡服骑射开始走上战国后期的强盛之路,就此走到终点。

赵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这一场改革让赵国的军事实力有着极大的进步。凭借着原先胡服骑射留下来的军事实力,战国后期赵国成为仅次于秦国的军事强国。通过这场长平之战,秦国摧毁了赵国的军事力量。

即便是赵国再来上一场胡服骑射,却也是难以再恢复昔日的强盛。而长平之战作为战国时最重要的战略决战,其影响更是延续后世。

2、 长平之战的最终章,攻守异位、秦国成为唯一霸主

(1) 长平之战的双刃剑效果,秦国也自损八百

长平之战对于秦国来说也是一次命运的转折点。原本想要趁胜追击的秦国军队派遣三十万大军围攻赵国首都邯郸,但是白起所做之事太过人神共愤,以至于百姓仇恨之心激起、群情奋勇。

同时,赵国又启用了老将廉颇,李牧两人通过坚守城池的方式等来了其他国家的救援。最终反过来消灭了秦国的三十万万军队,这无疑就拖慢了秦国继续一统六国的步伐。

在作战失败以后,秦襄王迁怒于白起、令其自杀。秦国在失去了三十万精兵以后,更失去了一位优秀的作战将领。可以说,长平之战之所以是一场命运的转折,在于这次的改变让秦国停下了步伐;但是却带来之后更为有利的条件,这让秦国真正成为了自带主角光环的气运之子。

(2) 开疆扩土、打开巴蜀,秦国步入后期发展的快车道

长平之战的爆发,本就是围绕着疆土而进行的。在作战过程当中,秦国将自己的势力进一步向东扩张,逐渐有了对外征伐的基础。

开疆扩土是秦国在战长平之战以后获得的第一笔财富;伴随而来的是打通了巴蜀通道,这就为秦国西出函谷、逐鹿中原奠定了基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