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黄河百万白银如实申报鞠躬尽瘁封疆大吏卒于任上——听孔氏族人讲述通海名宦孔继尹的一生

2020-09-28 16:28:37 作者: 治理黄河百万

孔继尹像

通海秀山第一小学内,孔家家庙大殿上悬挂的“简在帝心”匾。

通海秀山第一小学内大气典雅的牌坊,据说是孔家家庙的一部分。

孔继尹是通海县历史上的一位名宦,学识渊博、品行卓越,曾在山东、广东、四川、广西等地任职,因勤于政事、公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在任期间,他以卓著的官声政绩受到了清道光皇帝认可,并给予“老成持重,不愧封疆大吏”的赞赏。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为民奔波一生的孔继尹积劳成疾,病逝于任上。时任云贵总督的林则徐、江苏巡抚陈继昌为之叹息。

今天,来到孔继尹故里通海,在其后人的讲述中,记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他鞠躬尽瘁、仁心仁政的为官之道,以及那流淌于家族血脉中的家风遗训。

回籍治学

历史悠久的通海古城背靠秀山。城中,有序的巷道间行人如织,居于古城中的当地人孔繁常便是孔继尹的后人。

在墨香四溢的房间中,聊起自家祖辈,孔繁常顺势拉来一把椅子坐在窗前说道:“祖上孔继尹,是通海人,字正宇,号莘农,清嘉庆甲戌科进士。我是他的第6代孙。祖上曾任山东兖州府滋阳县知县、广东按察使、广西布政史等职。祖上自幼聪颖好学,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祖上到京城参加会试,考中进士,授知县,并以知县身份回籍主讲秀麓、育才两个书院。”

在书院主讲期间,孔继尹对学子以诚相待,不以家境殷实或贫寒区别对待,都一视同仁,将所学倾囊传授,悉心指导。因此,当时通海很多学子都慕名前来听他讲课,从中受益。

翻阅文献,在江苏巡抚陈继昌撰孔继尹墓志中,有这样的描述:“甲戌以知县归班回籍……掌秀麓育才两书院,一时及门,多成名士。”由此可见,在孔继尹主讲两个书院时,不仅为地方培养了一批人才,也为当时的通海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圣眷之隆

书院主讲任期满后,孔继尹离开通海,前往山东海丰县任职。此时,他的职责也由治学转为对地方的综合治理。

到任后的孔继尹,秉承治学时的竭诚相待,体恤百姓疾苦,深得当地百姓赞许,卓有政声。在其能力获得认可后,孔继尹在清道光八年(1828年)至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的这10多年间,辗转多地任职。清道光八年(1828年),孔继尹被调任山东兖州府滋阳县,旋任德州府,因黄河泛滥,又被任命为河工总督。

当时治理黄河的所有费用唯凭河工总督申报,朝廷按其申报数发放。因此,官员借机贪污者屡见不鲜。孔继尹深知其中门道,上任后便书“神灵鉴察”四字悬于大堂之上,嘱咐所有属员:“从今日起,一应费用皆当如实申报,不可借故虚报,今之银两皆民之膏脂,岂可滥用,倘有违者定当重责。”

孔繁常说:“祖上任河工总督期间,因秉承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上报的所需费用比前几任少了数百万两银子,受到了道光皇帝认可,遂擢升四川夔州知府。”对于孔继尹的升迁,陈继昌为其撰写的墓志中这样写道:“奉部文引,即简放夔州府知府,都人士无不惊其圣眷之隆,而不知其循声德政之简在帝心者有由来也。”

夔州府位于今重庆市北部,是当时的重要海关,孔继尹的到来遭到了满族官员的反对,并以“汉人不得任夔州府”为由加以阻挠。道光皇帝闻讯后,则认为“量才录用,何以陈法而废其才”。

皇帝赞赏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在夔州府任期结束后,孔继尹又升任广东粮储道,兼署臬宪、漕运二司。此时,正值林则徐赴广东禁烟,筹固海防,孔继尹竭力筹措粮饷支持林则徐禁烟固防。

“祖上在兖州府滋阳县时,林则徐擢任东河河道总督,住山东兖州府。因此,祖上与林则徐有接触,他们议政谈兵,识见相侔,且二人性格相通,俨若故人。鸦片战争结束后,虎门等炮台被毁。为巩固海防,祖上曾建议修复炮台,经费从炮台周边滩地围垦屯田筹集。最终,祖上的建议得到了采纳。”孔繁常说道。

据文献记载,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总督祁贡奏修虎门十炮台,款项筹集采用孔继尹的建议,于炮台周邻沙淤之滩屯田。在《大清宣宗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孔继尹既经办有端绪,着即责成该道一手经理,务使事可经久,不致有名无实。此次捐办屯田绅士,准按所捐银数照筑台铸炮,一律奏请鼓励。”

由于官声政绩卓越,孔继尹升任广东按察使一职。孔繁常说:“祖上刚上任,便遇到潮州县令被杀,震动广东全省。朝廷很多官员都主张围剿匪徒,而祖上则认为,一旦围剿,将祸及百姓。因此,祖上亲自查办。其间,他在潮州张贴告示,安抚百姓的同时,派兵勇盘查路口、关隘,并召集地方绅士了解案情。最终,案件得以告破。”

据史料记载,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潮州县令张深遇害,贻累多家。按察使孔继尹经过多番详察,法办了因梅花、和平两乡宿怨而反噬害死知县张深的郑端吉、郑端科兄弟两人,受株连的百姓不予追究,事件得以平息。

潮州事平后,不仅朝廷官员对孔继尹赞赏有加,道光皇帝也对其为人处事和为官之道倍加赞赏,称其“老成持重,不愧封疆大吏”,并让其进京面圣,赏戴花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65岁的孔继尹升任广西布政使,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又任广西丙午科乡试文闱正主考官,武闱监临,以剔除积蔽,取士公正的做派深得士民拥戴。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一生勤于政事的孔继尹因积劳成疾卒于羊城官署。林则徐为之惋惜并撰联:“至性至情,得天者厚;仁心仁政,感人也深。”陈继昌也撰联:“老成持重,四言心简;公正廉明,五省口碑。”

家族遗风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