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是敦煌文化的根和魂

2023-01-16 11:12:21 作者: 中华传统文化

   另外,在吐鲁番洋海出土的《前秦建元二十年(384年)三月高昌郡高宁县都乡安邑里籍》中出现的“息男”“息女”,又与《西魏大统十三年(547年)瓜州效谷郡计帐》中记载一致。还有吐鲁番出土的北凉赀簿,按照资产多寡划分等第、征发赋役的文书。朱雷先生通过对北凉赀簿文书的整理研究,指出“可以看到当时实行着一套严密的计赀制度,它上承汉晋,而与南朝又有相异之处”。

   敦煌文献除了反映河西地域的生活外,还保留有较多反映全国情况的材料。如对敦煌文献中所保存的儒家典籍进行分析、探讨,可知敦煌文献中的儒家典籍,既反映了南朝的主流文化,又反映了隋唐的主流文化。自东晋南渡以后,北朝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南朝自认是华夏文化的正统。所谓南朝文化,就是代表当时中国的主流文化。王素先生指出,“敦煌文化远与南朝主流文化衔接,近与隋唐主流文化接轨,既代表华夏文明,也反映了隋唐主流文化的‘南朝化’”。由此可知,敦煌文化并没有因地处西北边陲而与中华主流文化隔离。敦煌文献中的世俗文献,既有河西地域文献,也有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制文献和儒家经典,说明地处西北边陲的敦煌,一直与中华主流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综上所论,从莫高窟的创建、敦煌文献反映的河西地域文化和隋唐的主流文化、敦煌的历史发展演变,尤其是匈奴、月氏的人种、原始居地和西迁背景,所谓“吐火罗语”的来源等等,说明敦煌文化并不是西来的,而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敦煌这个中西交流的“咽喉”之地,吸收了印度的佛教文化和中亚、西亚的文化后所产生的地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敦煌文化的根和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