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出故障停运,最不该掏钱的人却自掏腰包垫付了维修费

2021-05-17 07:54:40 作者: 电梯出故障停

跟进

各项工作进展参差不齐

“调查问卷可能发得有些早了。”4月17日晚,记者和白彦对整个事件进行梳理,共同得出了这一结论。

启用公共维修资金维修小区老化设备设施、民意调查是否引入新物业、寻找新物业接手小区服务管理,三件大事目前社区都在努力。这三件事看似齐头并进,可在不断推进过程中发现,它们其实是有先后次序的,其中,修理老化设备设施是各项事宜推进的先决条件。

5月14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惠新里社区,白彦形容现在的情况是“喜忧参半”。可喜的是,各产权单位的推进工作虽进度有差别,但都在进行中;忧的是,居民对引入新物业信心不足。前期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引入新物业的意向连50%都没有达到。

此前,惠新里社区向各产权单位发函,询问移交及引入新物业的相关事宜,随后,记者联系了各家产权单位询问进展,其中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工作人员表示将全力配合社区工作,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也表示,同意社区采取的各项举措。

至目前,社区尚未拿到的回函只剩下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该央属产权单位正是户数占比最大的一家。工作人员介绍,对于社区提出的多数要求举双手赞成,仅有一项内容有待商榷,楼内有一套办公用房需要无偿让物业使用,但该房屋具有国家颁布的产权证,换言之属于国有资产,这样的使用方式可能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究竟如何解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记者手记

政策“拧巴”成掣肘

12345市民服务热线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央产小区居民诉求相对集中的问题,主要涉及小区配套设施、房屋维修、老楼改造、施工管理、违法建设等10大类问题。其中,小区配套设施缺失问题的诉求量是最高的,且远高于其他问题的诉求。而且,央产小区居民诉求的总解决率和满意率低于北京市平均水平。

记者进一步梳理近期相关问题反映的40个案例发现,市民通过12345反映央产小区相关问题,难以像其他问题一样,形成严谨的闭环解决机制。在40个相关案例中,查看工单状态,超过半数都显示“通过退回申请”,其理由均是希望能把该问题直接转给产权单位的上级单位。而正在办理的案例中,各街道所能做的,均是在积极推进的同时,把基层社区难沟通央属产权单位的现状如实告知居民,尽量征得居民理解。

对于这样的现象,有居民认为是央产单位“太傲”导致。但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机制未理顺,才是问题难以解决的关键掣肘所在。央属产权单位其实和社区有相同的意向,都希望为群众多办实事,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但实际工作中,却常常面临政策“拧巴”的难题。

工作人员举例说,现在按照“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要求,原则上要先完成移交后进行改造,于是,小区先纳入第三方管理完成移交工作成为前提。但根据《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相关要求,物业进驻小区后,要对小区安全等各项事务负起责任,对于一个设备设施老化严重、“历史欠账”多的小区,很难有物业公司敢接手,于是,形成了先维修还是先聘物业的死结。

还有工作人员谈到,在聘请物业方面,很多央属产权单位都做了多年的努力,但是过去这些小区作为单位家属楼,居民不需要交物业费,但聘请物业公司进行社会化管理,就会产生物业费,居民的老习惯要改起来并不容易。“‘三供一业’要求我们撤,《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规定找不到‘下家’不许撤,我们该怎么办?”

在惠新南里2号院2号楼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惠新里社区同各家央属产权单位都表示,彼此从来都不是对立面,大家都在想方设法解决事关居民切身利益的事,急盼相关政策尽快理顺,为破解这道民生难题送来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