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鱼贯而入”的背后,是一个山东小城撑起的百亿产业

2021-06-12 10:42:05 作者: 现实版“鱼贯

最近一张动图火了,南京某地铁站,一群大爷每天清晨五六点钟,全军出击组队去钓鱼。画风让人上头:本来地铁站人流不算大,忽然间一个戴帽子背渔具提桶的男人跑下电梯,紧随其后,则是大量和他类似装备的人在狂奔……

网友看完纷纷调侃:

“我在公园买鱼饲料一把撒下去效果和这一模一样。”

“这么多,我的天,还有鱼吗?”

“不知道他们选中了哪个池塘,总之希望鱼没事。”

“成语‘鱼贯而入’,建议用这张动图来进行教学。”

男人们到底有多沉迷钓鱼?2015年中国钓鱼协会发布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约有1.2亿钓鱼人群(每年至少参加4次以上的人口数量),国内钓鱼人群尤其是年轻钓鱼人群增长速度远超预期。钓鱼运动已不再是中年群体的专利,而是逐渐向年轻化、时尚化、娱乐化、创意化方向发展。如今,海钓和高尔夫、马术、网球被称为四大贵族运动。

要想鱼钓得好,手中的鱼竿就是华山论剑中的那把剑。对于垂钓者来说,一支好的鱼竿可以让他钓出乐趣、钓出成就感、尽兴而归。而对于威海人而言,鱼竿带给他们的,可是一个百亿级的大产业。据悉,目前全球销售的鱼竿当中,产自山东威海的占到60%以上,远远超越了美、日、韩等传统主产地。

垂钓好时节渔具订单量暴增

正值炎炎夏季,在威海光威集团,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制一批出口到欧洲的渔具订单。一季度,他们的出口额达到1.2亿元,同比增加91.8%。威海光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利军说:“今年的订单基本上接满了,全负荷生产,不休息可能都很难达到客户的交货要求。只能保证我们的大客户和我们配合好的老客户(的订单)。”

渔具订单量增长的不止一家企业,整个威海市产业的变化,在海关的统计数据里更为明显。据威海海关保税监管一科二级主办张汝欣介绍:“从一季度的情况来看,去年比前年同比增长28.8%,今年比去年又增长了62%。高端的碳纤维钓竿、轴承多卸力好的钓轮等单价较高的高端产品,在整个出口值中的占比不断提升。”

近期,随着欧美地区疫情缓解,户外娱乐相关产品的需求逐渐上升。钓鱼作为远离人群、保持社交距离的最佳户外运动,成为“报复性消费”的首选。拥有强大的供应链体系的威海渔具在此刺激下出口量不断增加。威海许多渔具工厂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相关订单都已排到明年。尤其是价格昂贵的电动渔线轮等,在东南亚和欧洲市场都十分畅销。

(加拿大垂钓爱好者们聚集在Humber河钓鲑鱼)

创出品牌 占领市场

小鱼竿钓起百亿大产业

1981年,国内第一支玻璃钢渔竿在威海诞生,开启了威海的渔具产业化之旅。历经40年的产业历练,逐步发展成为威海的一张工业名片,打造了竿、轮、环、饵齐全,集生产研发销售、会展贸易、体育赛事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钓具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之首,是中国最大的钓鱼竿出口基地和全球重要的钓具用品生产加工基地。

截至2018 年11 月底,全市工商注册登记的各类钓具企业达5200 多家,规模以上钓具生产企业42 家,主营业务收入94.7 亿元,同比增长11.1%。目前,钓具产业拥有驰名商标1 件,马德里国际商标6 件,山东名牌产品6 个,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 家,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5 家。其中,环球渔具成为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拓展纤维、光威户外、兴泰金属和西港游艇被认定为全省首批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

发展到今天,钓竿主导产品达到一千多个系列,两万多个规格,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以上。眼下全球销售的鱼竿当中,产自威海的占到60%以上,远远超越了美、日、韩等传统主产地,甚至,在韩国的购物网站上,钓具相关产品栏内的前六位产品均产自中国。整个威海市产业的变化,在海关的统计数据里更为明显。威海海关保税监管一科二级主办张汝欣告诉记者:“从2021年一季度的情况来看,去年比前年同比增长28.8%,今年比去年又增长了62%。”

(韩国某购物网站搜索钓鱼竿,前六位产品均产自中国)

撕掉标签 创新求变

威海渔具产业的崛起之路

威海渔具产业的起家,源于日韩把钓具在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威海大批企业抢抓机遇,抢先引进渔具生产技术和设备,占领市场份额。然而,技术人才短缺、高端原材料依赖进口等因素,制约着当地产业的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来自日本的两位技术人员抵达威海,寻找一个能够按照国际标准生产出鱼竿的工厂,并在当时的威海市塑料一厂待了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里,威海塑料一厂的技术人员日夜钻研,很快便打磨出了全市第一根玻璃钢鱼竿,专业的技术和惊人的速度让日本技术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威海产的鱼竿最开始在日本商场外摆摊低价销售,后来进入了商场里面的摊位,再后来拥有了自己的专柜,甚至被装进最高档限量礼盒中……

从一根鱼竿,到一条产业链、产业集群,再到整个钓具相关产业“大蛋糕”,威海渔具之所以能“抛”出如此顺畅生动的发展轨迹,究其根本是市场激发出了求生、求变、求新的不服输精神:

1998年,光威集团提出“跳出院墙、围着院墙转”的发展战略,成功建设国内首条宽幅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开启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和应用的先河;

山东环球渔具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个成立专业的渔具研究所、四十多种(项)新产品和新工艺被列为省级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年渔竿生产能力超千万支;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