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忆苦思甜”看祖国发展

2021-06-17 02:45:38 作者: 从“忆苦思甜

今天,我们生活在富饶强盛的祖国的怀抱里,是如此幸福甜蜜,让我从小不知道“苦”是啥滋味。

上个周日,我家的餐桌上突然多了两个“丑东西”。我不知道是何物,爸爸对我说,这就是“忆苦思甜”,是奶奶做的,送给我们吃。我很好奇,心想:奶奶平时做饭可好吃了,不说比得上大厨,也都是色香味俱全。面食就更不用说了,奶奶手巧,为了逗我开心,做的小刺猬、小兔子都是活灵活现的。再看看这俩“丑东西”,黑乎乎,硬邦邦,活像两个泥疙瘩。名字倒是挺优雅,就不知道味道怎么样。我迫不及待地掰了一点放进嘴里,“哇,太难吃了!”满嘴的渣渣,涩涩的,一阵苦味顿时从舌尖蔓延到全身,令人难以下咽,真不知道当年爷爷奶奶是怎么吃下去的。

爸爸说,这是玉米面掺了菜叶子做的,其实就是“窝窝头”,这就是爷爷奶奶小时候吃的食物。那个时候生产力低下,吃饭真是个大问题。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老百姓吃的都是杂粮粗面。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还经常要挖野菜来填饱肚子,那时候的生活真是无法想象呀!

到了爸爸妈妈小时候吃穿就不愁了,土地实行了大包干。家里的粮食除了够吃,还有富余,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也算是衣食无忧。粗粮食品逐渐从老百姓餐桌上淡出,细粮成为餐桌上的主角。到我这一代再看看我们的餐桌:中餐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口味,什么法餐、日本料理、韩国烧烤、肯德基、麦当劳等等美食纷纷进驻大江南北,大家不出国门就能吃遍天下。

人们的饮食习惯又进一步转变,由原来的饱餐型,到营养型,再到新鲜型。人们开始寻求健康生活,对水果蔬菜极为重视,都要吃无污染的食物,粮食要吃新鲜的,鱼虾要吃活蹦乱跳的,总之什么食品搭配有利于健康,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之前因为粮食短缺,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成为健康食品。人们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食物的营养性、科学性、健康性。

小小的“忆苦思甜”让我感受到祖国的飞速发展,日益强盛。全国各族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小康走向辉煌。作为现在的小学生,我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不负韶华不负心,不负青春不负梦,将来为祖国添砖添瓦。

胶州市第三实验小学

六年级4班冷哲指导教师朱炳霞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