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休闲 > 音乐舞蹈 > 出字归音

出字归音
2011-12-03 16:15:32   来源:   点击:

    「出字归音」是说唱音乐演唱的必要功夫,「出字」指的是字音的吐字方式与四声的发音原则;「归音」即「归韵」,强调韵脚的掌握,声音传送久远而不致变音。中国字音为「反切音」,每个字音包括字头、字腹、字尾,有句艺谚:「一字不到,听者发躁。」所以,演员必须咬字清晰,把每一字、每一句清清楚楚地传达给观众。

    吐字方式必须沉而不浊、轻而不飘,视字音的性质,运用「五音」、「四呼」与「六法」来准确地发音。所谓「五音」就是喉、齿、牙、舌、唇等发音部位,今人则加上鼻音来协助发音,称「唇音、齿音、舌音、喉音、鼻音」为五音。「四呼」为发音时「开、齐、合、撮」四种口腔形状。(详见「崩打粘寸断」词条)至於「六法」包括吞、吐、开、闭、顿、挫等六种发音技巧,「吞」就是把字唱出後,再度收回吞咽於口腔里,让字音婉转;「吐」与吞相反,把字音直接放出去;「开」则把口腔完全张开,完整送出字音,显得响亮开朗,同「四呼」中的「开」;「闭」是把气留在口腔中,暂时把口闭住,然後以冲爆之气来发音;同「四呼」中的「齐」与「撮」;「顿」是指两个字之间一种短暂的停顿,以免将唱词混搅、连在一起而产生音转,同「崩打粘寸断」的「断」(见「崩打粘寸断」词条);「挫」则是适度地延长字音,让观众听得清楚。

    此外,说唱音乐演唱尤其强调依字行腔、似说似唱,中国字音的「四声」分平上去入,所以,各类戏曲、说唱的唱腔都讲究「辙口」与「平仄」,稍一疏忽,行话称为「倒字」,字音不正,腔则「不圆」。

    「归音」即「归韵」,就是在「出字」之後,让字尾音收得准确,切忌演唱「变韵」,尤其拖长腔,很容易不自觉的变了韵,这是中国歌曲发声中的大忌,例如京韵大鼓《丑末寅初》中一句「字在逍遥」的「遥」字,九转十八弯,一共拖了4/4拍十五个小节,如果没有掌握「归音」原则,「遥」字的「ㄠ」可能会误拖成「ㄚ」音。

    如此,由「五音」发出来的字,搭配「四呼」口型,运用「六法」技巧,灵活配合,再掌握「四声」与「归音」原则,使声带、咽喉、口腔、鼻腔、胸腔产生共鸣,这些都是说唱音乐「出字归音」必备的原则。

    参考资料

    1. 笔者受教於骆玉笙女士。
    2.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出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凯旋歌
下一篇:出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