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语文知识 > 《乱都之恋》

《乱都之恋》
2011-12-03 09:06:53   来源:   点击:

    (1925-12-28~)台湾第一本出版的新诗集,1925年12月28日由张我军自费出版。早在出版《乱都之恋》之前,张我军在1920年代便陆续接受到《新青年》、《新潮》等大陆新文学的冲击,而新诗因为其体裁短小精致、易於宣传、流通,因此在倡导新文学的过程当中,往往扮演一个「示范者」的角色。「中国新诗的开山祖」胡适在1917年《新青年》率先发表了〈白话诗八首〉,1920年,胡适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新诗集《尝试集》。往後优秀的新诗创作如雨後春笋一般,郭沫若、俞平伯等作家也陆续有新诗出版。1921至1923年更被称为是「小诗流行的时代」,而「爱情」更是其歌咏的对象,例如1922年杭州的「湖畔诗社」便提倡「专心致志做情诗」。由此看来,曾经以「腐儒」等激进字眼抨击旧文学的张我军,突然以感性、温柔的爱情主题,来为新文学宣传,并不奇怪。

    乱都,是指当时的北平。1922与1924年共发生两次直奉战争,列强瓜分中国,清廷腐败,军阀与列强趁势介入中国政权,也引发了亲英美的直系军阀与亲日的奉系军阀的政权争夺战。1923年初,张我军到北平高等师范所办的升学补习班夜间部补习,并且暗恋同班的女同学罗文淑。1924年,张我军写下第一首爱慕的新诗〈沉寂〉:

    在这十丈风尘的京华

    当这大好的春光里

    一个T岛的青年

    在恋他的故乡

    在想他的爱人

    他的故乡在千里之外

    他常在更深夜静之後

    对着月亮儿兴叹

    他的爱人又不知在哪

    他常在寂寞无聊之时

    诅咒那司爱的神

    他将这首诗连同自己的照片偷偷交给罗文淑,这首诗日後也是被收入在《乱都之恋》中的第一首诗。在封建的时代,一对相爱的青年要谈恋爱,是不能明目张胆的,虽然张我军以「娥君」的女性笔名跟罗文淑通信,但终究被罗文淑的父母识破。随着张我军没钱返台、罗氏父母的阻挠、罗文淑被逼另嫁他人与乡愁与国愁等等数不清的新愁旧恨交织之下,张我军於1924年到1925年中陆续写下了自传性质的新诗,这些新诗集合起来,也就是日後的《乱都之恋》。

    1925年9月,张我军与罗文淑终於结成连理,《乱都之恋》也成了见证时代历史的国仇家恨、思乡的渴望、对亲情的思念与爱情的追求的写照。它不只是一本单纯的情诗集,更是在民风保守的社会风气中,极力提倡恋爱自由与婚姻自主的精神,在诗集中他极力呐喊着:「…为了这倾了无数的血和泪。这小小的本子里的断章,就是我所留下的血和泪的痕迹。我欲把我的神圣的泪痕和血迹,献给满天下有热泪的人间性的青年男女们!」以文学与历史的角度观之,《乱都之恋》的文笔与同时期的大陆新诗比起来或许并不特别突出,但他确实启迪了台湾知识份子对新诗的探索、对爱情的向往。在日本统治下水深火热的台湾,惟有听见自己心里真实的声音、积极追求自己所要的幸福人生,才能唤醒知识份子内在的良知。《乱都之恋》的真实价值,乃是在为台湾的新文学铺路,唤醒台湾人隐藏在内心的民族精神与爱国心,以新的文学形式保存自身国家文化的优良传统。  

    中文关键字: 婚姻自主 , 台湾文学 , 张我军 , 新诗

    英文关键字independent marriage , Taiwan literature , Wo-Chun Chang , New Poems

    参考资料

    1. 张我军。《乱都之恋》。台北:自费出版。1925。
    2. 张我军。〈沉寂〉。《台湾民报》第2卷第8号,台北。1924年5月11日。
    3. 陈沛淇。〈在「京华」中的「T 岛」青年——谈张我军《乱都之恋》中的形式问题〉。《文学前瞻》第4期。嘉义:南华大学。2003年7月31日。
    4. 台湾诗路之八十五:张我军〈沉寂〉。http://nrch.cca.gov.tw/ccahome/website/site20/PDFFiles/0939.pdf
    5. 韩三洲。《张我军、张光直父子的中国心》。中国侨网。2006年7月18日14:07。http://big5.chinaqw.cn:89/news/2006/0718/68/36986.shtml
    6. 互动百科。《乱都之恋》。http://www.hudong.com/wiki/%E3%80%8A%E4%B9%B1%E9%83%BD%E4%B9%8B%E6%81%8B%E3%80%8B

    延伸阅读

    1. 吕兴昌。〈张我军新诗的再探讨〉。《漂泊与乡土—张我军逝世四十周年纪念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1996年5月。
    2. 张我军。〈为台湾的文学界一哭〉。《台湾民报》第2卷第26号,1924年12月11日。
    3. 张我军。〈新文学运动的意义〉。《台湾民报》第67号。1925年8月26日。
    4. 洪炎秋。〈怀才不遇的张我军兄〉。收录於张光直编。《张我军诗文集》。台北。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夜游》
下一篇:《台湾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