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弦
2011-12-03 09:55:05   来源:   点击:

    纪弦(1913.4.27~ ) 诗人。原名路逾,字越公。笔名路易士、青空律、章容、苇西等。祖籍陕西,生於河北清苑,长於江苏扬州。1933年苏州美专毕业。纪弦早年以路易士为名发表作品,1934年因投稿上海《现代》杂志,结识戴望舒、施蛰存、杜衡、徐迟等人,时有论者即以「现代派」称之。1936年挹注戴望舒创办《新诗》杂志,该刊促成南北诗人合作,对当时中国新诗发展有较大的影响。抗战爆发後,尝南下居港,1942年返沪,与胡兰成、张爱玲、杨之华等交游。1944年组「诗领土」社,创办《诗领土》诗刊(共五期),拥护自由诗,提倡尊重个性、尊重风格,在抗战时期形成一极为特殊的风景。1948年离沪来台,初任副刊主编,後为成功中学美术教员,以迄退休。1976年移民赴美。纪弦的现代诗观念在四○年代上海已臻成熟,但其主要影响却发生在五○年代台湾。1951年11月与锺鼎文、葛贤宁借《自立晚报》共同发起「新诗周刊」,是战後台湾第一个文学性诗刊园地。1952年8月发行《诗志》(共一期),1953年2月独力创办《现代诗》季刊,至1964年止共刊行45期,对台湾现代诗发展深具影响。1956年1月15日由纪弦主导,现代派在台北宣布成立。同年2月《现代诗》第13期以「领导新诗的再革命,推行新诗的现代化」为口号,登载现代派六大信条,提出「新诗乃是横的移植,而非纵的继承」;「知性之强调」;「追求诗的纯粹性」等主张。杨牧曾回顾性地说:「纪弦的现代派以清楚的六大信条,集结百余位年轻诗人,将现代诗的发展订定方向後,这股凝聚的冲击力方算对当时的诗坛,尤其是对年轻一代的诗人,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我认为如果我们要谈现代诗在台湾的发展,应该从那个时候开始」。在「求新」的整体目标下,纪弦的现代诗观随论战迅速发酵,纯粹、自由诗形、追求个性独立、使用超现实手法等「现代诗」概念蔚为风潮,虽为论敌的蓝星诸子亦受影响。1959年《创世纪》改版,更强化台湾新诗朝向现代诗发展的总趋势。但「现代诗运动」过激的发展,新诗坛渐露虚无、晦涩、形式主义等颓态,纪弦遂於1962年取消「现代派」,1965年更宣布取消「现代诗」。《现代诗》停刊後,纪弦在台影响力渐小,但仍长年创作不缀。1974年获「中国现代诗奖」之特别奖,1981年由「世界文化艺术学院」赠与名誉文学博士。在台主要出版有诗集《在飞扬的年代》、《槟榔树》(甲~戊集)、《晚景》、《纪弦诗拔萃》等,评论集《纪弦诗论》、《新诗论集》、《纪弦论现代诗》,散文集《小园小品》、《终南山下》、《园丁之歌》等。另有《纪弦回忆录》可供参照。从四○年代以来,纪弦的部分诗作已经带有鲜明的现代主义色彩;但整体而言,纪弦「有所扬弃并发扬光大」的「新现代主义」,其对「表现个性」的高度肯定,以及「一切文学是时代的」、「内容决定形式」、「诗乃人生之批评」等基本文学观点,其实更接近於广义的浪漫主义或人文主义,而非通常所谓的现代主义。吕正惠说:「一般而言,其诗大抵以明朗为主,擅长嘲讽,及惠特曼式的自由与铺排,在台湾现代诗坛独树一格」。或可总括其艺术特徵。(蔡明谚撰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白贼七
下一篇:生态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