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清文
2011-12-03 14:23:53   来源:   点击:

    ●郑清文

    第九届国家文艺奖文学类得主郑清文,1932年生於桃园,周岁那年,在79岁的外祖母出面斡旋下,过继给舅舅,国小毕业时,养父有意要他学木工继承家业,但适逢大东亚战争末期,物资贫乏,无法培养学徒,便考入私立中学就读。

    每个人都有童年,他却拥有两个童年;一个在出生地桃园,一个在成长地新庄,就是他小说中的「旧镇」。在桃园乡下,他看到农民的辛劳,在新庄体会到庶民的勤勉,而这一切都成为他小说中人物的成长背景与故事取材来源。

    就读台北商业职业学校二年级时,遇上影响他日後创作的周良辅老师,奠下语文基础。高商毕业後,参加就业考试,分发到华南银行(1998年退休),1954年,考入台大商学系,开始拓展文学视野。

    郑清文坦言深受旧俄时期果戈里、契诃夫、高尔基等人的文学作品影响,1958年在联合报副刊发表第一篇作品〈寂寞的心〉,多少模拟着养父的心境而写。及後开始在媒体发表作品,1962年〈我的杰作〉获文星杂志创刊五周年徵文特选,奠定写作信心。

    自1965年起出版多本短篇小说:《畚箕谷》、《校园里的椰子树》、《郑清文自选集》、《局外人》、《最後的绅士》、《报马仔》、《相思子花》、《合欢》、《台湾文学的基点》、《槟榔城》、《郑清文短篇小说全集》全套7本……。另有两本长篇小说《峡地》、《大火》及多本译作。

    从小成长於以「忠厚人」为尚的环境中,让郑清文在描绘让人恨得牙痒痒的人物时,会在他们的成长背景或经历的事件中留下伏笔;不是为他们的罪行说项,而是点出人性的脆弱,秉持敦厚心性,以「冰山」式的写作技法,留给读者自己做道德评判。

    1978年在《幼狮少年》发表〈鬼姑娘〉开始,已出版多本童书:《燕心果》、《天灯?母亲》、《采桃记》,对一个长年从事短篇小说创作者来说,也算不错的成绩,尤其当他发现,不能在小说中充分表现出来的一些事物,可以用童话的形式呈现出来。「写童话,真的让人感觉到发明的快乐。」一向十分保留自我的他,却在童书中打开心窗,寻觅生命中的种种留痕。

    经常有人问他:一个银行员怎麽写起小说来了?郑清文举日本京都的「三十三间堂」为例,这座拥有千尊佛像的寺院,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和自己相仿的脸孔,「其实银行也是个形形色色的大社会,每天接触不同阶层的人、事、物,丰富我对人性的观察。」创作,成了他表达看法的管道。

    近半世纪的写作生涯中,获奖无数:台湾文学奖、吴三连文学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推荐奖、小太阳奖、铜山环太平洋书卷奖、国家文艺奖。郑清文坦言,自己拥有多种不同的素质,内心也会有冲突,但他了解「个人」的含义,在创作过程中,始终追求如何融合与调和。

    曾经着迷於围棋的郑清文,初始,他觉得下棋的乐趣在棋艺的进步,是在赢棋。现在,他认为,下棋倒不一定要赢棋,只希望一盘好棋。他强调:「写文章和下棋相仿之处,就是追求平衡的境界;下一盘好棋,需要棋士的成熟,写一篇好文章,也需要作者的成熟。」我们期待,郑清文以丰沛深邃的生命智慧,在文坛上再度下出一盘盘漂亮的好棋。

    参考资料

    1. 采访郑清文先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锦连
下一篇:关唐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