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语文知识 > 关唐事件

关唐事件
2011-12-03 14:23:55   来源:   点击:

    1970年代中叶乡土文学论战的前哨战,又称「现代诗论战」。1970年代因国际局势丕变,台湾的国际地位受到质疑及挑战,连带也刺激岛内的知识分子,开始思索台湾内部的种种问题,回归「民族」、追寻「现实」的呼声直接冲击文学,首当其冲的,即是1960年代具有超现实主义诗风的诗作,它代表文学「西化」的结果,而扬弃西方的文艺论述,正是1970代文坛最热切的事。

    1972年关杰明对叶维廉编译的《中国现代诗选(1955-1965)》表示异见,遂在《中国时报》「海外专栏」(1972年2月28日)发表〈中国现代诗人的困境〉一文,当时并未立即引起广大的讨论,仅有洛夫去信表示关心,及周宁在《现代文学》47期(1972年6月),发表〈一些观念的澄清〉,针对关杰明批评现代诗缺少「民族的声音」,感到赞同与欣慰。同年9月,关杰明再度发表〈中国现代诗的幻境〉,讨论现代诗语言的晦涩,文中直接点名批评洛夫、白萩、叶维廉、商禽、郑愁予、叶珊、纪弦等人的作品,指出诗人精神不在家的问题。此文引来诗坛正、反双方意见的论辩,其中史君美(唐文标)、李国伟、颜元叔等撰文,从各个层面探讨现代诗的弊端,相应於关杰明的论点;《创世纪》31期(1972年12月),则刊出〈关於「中国现代诗总检讨」〉专辑,大力抨击关杰明的说法,此次战火,掀起1970年代「现代诗论战」的高潮。

    紧接着,唐文标於1973年发表了4篇文章,分别为〈什麽时代什麽地方什麽人〉(《龙族评论专号》,1973年7月)、〈诗的没落:香港台湾新诗的历史批判〉(《文季》创刊号,1973年8月)、〈僵毙的现代诗〉(《中外文学》2卷3期,1973年8月)、〈日之夕矣:献给年轻朋友的自我批评〉(《中外文学》2卷4期,1973年9月)等,被颜元叔称为「唐文标事件」。唐文标指责现代诗缺乏「现实感」及现代诗人的「贵族心态」,并全盘否定《诗经》、《楚辞》之外的中国文学发展,重新肯定「五四时期」的革命精神与现实意识。这样的论点,遭受各方的反击,如颜元叔〈唐文标事件〉(《中外文学》2卷5期,1973年10月),指唐文标为「社会运动专家」,「是从社会看文学,而非从文学看社会」;余光中〈诗人何罪?〉(《中外文学》2卷6期,1973年11月)更宣称唐文标具有左翼色彩,是压迫文艺自由的发言人,另外,论战之後《主流》、《中外文学》、《创世纪》也以「专辑」检讨、反击「唐文标事件」。「关唐事件」至此,诗坛呈现一面倒的现象,原本对现代诗的精神及语言的探讨,又再度被模糊焦点,致使台湾现代诗的写作,又返回现代主义诗风的路线,一直到等到1970年代中叶之後的「乡土文学论战」,文学表现形式的问题才又有更进一步白热化论争。

    中文关键字: 民族 , 西化 , 现代诗论战 , 现实意识

    参考资料

    1. 赵知悌。1976。《文学,休走:现代文学的考察》。「小草丛刊」10。台北:远行。
    2. 唐文标。1976。《天国不是我们的》。「文化丛刊」。台北:联经。
    3. 颜元叔。1978。《社会写实文学及其他》。「巨流丛书」A21。台北:巨流。

    延伸阅读

    1. 蔡明谚。2002。〈龙族诗刊研究:兼论七○年代台湾现代诗论战〉。硕士论文,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郑清文
下一篇: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