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瑛宗
2011-12-03 14:29:46   来源:   点击:

    龙瑛宗(1911.8.25~1999.9.26) 本名刘荣宗,出生於新竹州北浦庄的小商人家庭,从台湾商工学校毕业後,便进入银行界服务。客籍作家。日治战争时期与张文环、吕赫若并列为最具代表性的台籍作家,同时也是战争时期最活跃的作家之一。1937年,第一篇作品〈植有木瓜树的小镇〉得到日本《改造》杂志第九届悬赏小说佳作奖,从此登跃文坛,他的出现为当时流行的抗议文学开辟了另一条新方向,他以纤细敏感的生命特质率先提出殖民地的同化问题,以及被统治者大众的精神荒废,其笔下对於现实批判、内省的精神有别於赖和、杨逵等高唱民族意识的抵抗精神。而後当他到东京与日本文艺界会识,於返台时在船上得知七七事变爆发,从此便以侧身之姿处於如西川满主办的「文艺台湾」等以日人为主的外地文学派中,当时作品〈貘〉、〈白色的山脉〉、〈黄昏月〉、《午前的悬崖》等,全是舍弃历史、社会因素的逃避文学,处在被当时文人排挤的窘境中,龙氏表面上虽是应当局要求所写,但其中却也隐藏了一种超越时代、基於作家的诚实,其作〈莲雾之庭〉和〈歌〉等即可作为他融合个人与民族融合之後的创作心灵。1939年龙氏加入西川满发起的「台湾诗人协会」,出任文化部委员。後西川满将诗人协会改组为「台湾文艺家协会」,他则顺理成章成为《文艺台湾》编辑委员、和文艺家协会小说部理事。1942年一度辞去银行工作,到《台湾日日新闻》担任编辑,同年10至11月,与西川满、张文环、滨田隼雄代表出席在东京召开的首届东亚文学者大会。他在日治时代发表的小说作品,计有〈黑妞〉、〈黄昏月〉、〈村姑娘逝矣〉、〈不知道的幸福〉、〈一个女人的记录〉等二十余篇,曾有结集出版的计划,但受到总督府的干预而不克出版,遂改以文学评论集的形式於1943年出版《孤独的蠹鱼》。战争结束後曾任《中华》与《中华日报》日文编辑,1946年10月25日全面废除报刊日文後,他便重回金融界服务直至1976年退休。退休之後龙氏始终无法忘怀写作,他先以日文完成作品,兹如完成中篇小说〈妈祖宫的姑娘们〉、〈夜流〉以及长篇小说《红尘》等,再由锺肇政为他翻译,此时他渡过了一段克服文字障碍的辛苦时期,最後终於以〈杜甫在长安〉、〈劲风与野草〉成为跨越中日语言一派的作家之一,1987年《杜甫在长安》集结出版,同年获颁盐分地带文学营「台湾新文学特别推荐奖」。在龙瑛宗将近60年的创作生涯,发表过小说166篇,杂文、新诗、评论无数,小说分别结集为《午前的悬崖》及《杜甫在长安》两本小说集,与「台湾作家全集」内的《龙瑛宗集》,另外还有中日文对照小说集《夜流》出版,终其一生,龙氏可算得上是台湾作家群中产量最多的。龙瑛宗的小说特色除了有别主流的抵抗精神外,另外更突破了外向的写实窠臼和侧重心灵藤葛的写实风格,其所表现出融汇了现代主义的内省与质疑、渗杂上日本新感觉派的纤细唯美,交织成为叶石涛所说的:「到了龙瑛宗,台湾小说里才出现现代人心理的挫折,哲学的瞑想以及浓厚的人道主义。」(陈凯筑撰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黄春明
下一篇:黄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