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
2011-12-03 14:42:34   来源:   点击:

    古代用以旌表纪念及教化的牌坊,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重要的类型之一。按《辞海》,「牌坊,又名牌楼。为旌表纪念或美观之建筑物。常为一孔或多孔之矩形或拱形的门洞式建筑。」一般用木、石、砖、琉璃等材料建成,上刻题字。旧时多建於庙宇、陵墓、祠堂、衙署与园林之前或街道路口。

    牌坊的建筑原形,多为衡门或乌头门,即在两根立柱上支横木的简易形式,一般不设门扇;华表和阙也是牌坊的参考式样。最早的牌坊应为木造,後世发展出石构仿木的牌坊,以及琉璃牌坊,在台湾和金门地区都是石构仿木的牌坊。其规模依立柱、横梁以及屋面的数量而定,分别由最简单的2柱1间2楼(如台南萧氏节孝坊),到最复杂的4柱3门3层5楼(如金门邱良功母节孝坊),材料均为石材,但在柱、额、坊、斗、栱、屋脊、瓦壠等,无不极力模仿木构,是闽南地区的一大特色。

    牌坊除一般常见界定空间或指示功能外,在中国传统建筑分类中,属於礼制建筑的一类,必须具有相当要件,并经由一定的程序,由官方核准後,才具备兴建牌坊的资格。

    按《清会典事例》,可与旌表条件为:(一)乐善好施、(二)急功好义、(三)节孝、(四)累世同居、(五)百岁、(六)五世同堂、(七)亲见七代、(八)夫妇同登耆寿、(九)兄弟同登百岁等。经核准给予匾额或赐予实物,并由官方给银30两建坊,不足者听由本家自理;因此清代具有建坊资格者虽多,但实际起建者甚少。现今台湾和金门地区,共保存了1处明代的陈桢恩荣坊与18处清代牌坊;其中除了泮宫坊、接官亭坊和林振芳、邱良功等两处墓坊属指示坊外,其他14处皆属旌表性质的牌坊。

    中文关键字: 牌楼 , 旌表 , 恩荣坊 , 节孝坊

    参考资料

    1. *梁思成编订。1964。《清式营造算例及则例(附图版)》。台北:欧亚。
    2. *刘敦桢。1982。《刘敦桢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3. *姚承祖原着,张至刚增编,刘敦桢校阅。1986。《营造法原》。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4. *李允鉌。1982。《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台北:龙田。
    5. 阎亚宁主持。1995。《金门县第一级古蹟邱良功之母节孝坊之调查研究》。台北:中国工商专科学校。
    6. 阎亚宁主持,卓克华、陈建丰、 江冠勳研究。1999。《金门县第三级古蹟一门三节坊调查研究》。台北:中国工商专校。
    7. 陈炳容。1997。《金门的古墓与牌坊》。金门:金门县政府。

    延伸阅读

    1. 梁思成编订。1964。《清式营造算例及则例(附图版)》。台北:欧亚。
    2. 刘敦桢。1982。《刘敦桢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3. 姚承祖原着,张至刚增编,刘敦桢校阅。1986。《营造法原》。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4. 李允鉌。1982。《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台北:龙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游淮顺
下一篇:滨口勇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