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汉珍
2011-12-03 15:01:35   来源:   点击:

    台南市人,为府城着名的大木司傅,专事寺庙之大木工作。日治时期,许汉珍的父亲许铜炉即以大木司傅为业,从事庙宇及民宅营建之工作。许铜炉之师名张钝。战後,许汉珍跟随父亲学习刨木、凿孔与磨刀等基本功夫,1953年转行至公车工厂从事车体木结构工作,1958年後从事寺庙营造工作。1965年正式独立工作,自行接洽庙宇营建事宜,划场、设计及施作均兼作,对象包括传统木构及钢筋混凝土构。许汉珍的作品大多分布於台湾南部,重要作品有:台南县山上乡南州开灵宫(1965)、台南市六甲顶龙虎寺(1969)、高雄县湖内乡田尾玉湖宫(1971)、台南市後甲北极殿、台南市喜树朝天宫(1979)、台南市湾里同安宫(1980)、台南市保舍甲关帝殿(1983)、台南市糖宫内糖安宫、台南市三官庙(古蹟庙室增建,1987)、台南市南势街西罗殿(1988年)、台南市虎尾寮太子普安宫(1989)、台南市东岳殿(古蹟後殿增建,1990)、台南市大铳街元和宫(1991)、台南县仁德乡一甲忠义宫(1993)、台南市下林仔建安宫(1994)及台南市关帝港玄明保安宫(2001)等。由於钢筋混凝土引入寺庙营建,加上社会结构改变所带来种种价值观的转变,致使寺庙建筑在过去半世纪以来有着巨大的转变。由传统营建体系出身的许汉珍,一直调整自己,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同时在庙宇的用料、尺寸、样式与营建礼俗上仍保有传统的内涵,因此,在许汉珍的作品中,可以读出一个大木司傅不同时期的转变,而这些转变正反映了台湾的寺庙营建,在传统与现代之夹杂并置中,呈显出既有趣又引人深思的历程。

    参考资料

    1. 历史建筑资料库分类架构暨网际网路建置第一期委托研究计画成果报告书/计画主持人林会承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贵旁
下一篇: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