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3 15:19:01   来源:   点击:

    建筑空间的一种,指空旷之地,故有晒稻谷的地方为稻埕、停车的空地为车埕或晒制海盐的场所则为盐埕等说法。一般民间传统厝屋由正身与左右护龙(闽南人称「伸手」)所围绕的空地也称做埕,有时较大型的宅第,配置格局较为讲究者,还有内埕与外埕之分,其正身与护龙包围在内的院落称做内埕,在护龙之外的院落则称为外埕。更讲究的在门楼外还有门口埕作为候客、回车的地方。通常在外埕旁还有池塘,可以集水、浣衣兼作消防之用,也达到风水上「背山面水」的要求。

    埕在农业社会中,主要做为晒榖等农作物的场所,客家地区之伙房屋的埕即为晒谷场,故亦称做禾埕或禾坪。随着产业形态变迁,农业经济逐渐萎缩以後,埕渐渐失去原本的功能,而逐渐转变为拜拜宴客、冬日晒太阳、日依西山时与家人闲聊、小孩玩耍的地方。有时在家庙或宗祠的内埕中种植桂花或龙柏以象徵文人素养。

    传统庙宇前方的空地也称为庙埕,通常具有聚落广场的功能,在庙埕上常设置有戏台、旗杆座等设施。日常之活动大至举办庙会、市集、村民聚会,小至闲话聊天等,通常是聚落中最让居民有认同感的地方。

    早期聚落不似现代化的都市计画,需要规画公园或广场等供居民聚集的公共空间,家家户户的埕院和大型的庙埕适足以提供类似的开放空间。

    中文关键字: 门口埕 , 禾埕 , 稻埕 , 内埕 , 外埕

    参考资料

    1. 张琼方。1999。〈台湾传统汉式厝、屋空间名称之研究〉。硕士论文,中原大学建筑学系研究所。
    2. 李乾朗。2003。《台湾古建筑图解事典》。「观察家事典」2。台北:远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仙人走兽
下一篇:仿哥德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