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给袭人灰鼠皮大衣,李纨摸平儿衣角,贾府涌动的暗流很可怕

2020-07-30 22:15:06 作者: 王熙凤给袭人

如果要让你选择做朋友,王熙凤、李纨和袭人三人,你最先断交的是谁?相信很多人首先选择与袭人断交,其次是李纨,而那个赫赫扬扬的凤姐,到成了最后保留下来的朋友。

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荣国府大观园就是一个女人的江湖。贾家出类拨萃的智者,带刺的玫瑰探春发自肺腑地吼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得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探春振聋发聩地说出来的,让贾家一败涂地的,自杀自灭的力量是什么?其实就是袭人身上不起眼的性格:争荣夸耀。

《红楼梦》是一部大悲剧,曹翁的高明之处正是从每个人人性的角度探究个人悲剧产生的源头,曹翁称为“痴”、“病”。

李纨、袭人和王熙凤三人,无论是正册还是副册,都入了薄命司,她们三人的“痴病”其实都一样,正是争荣夸耀四字。而这种病虽然在她们的身上体现得各不相同,但正是这种看上去无伤大雅的性格之病,造成了她们人生中不能承受的切肤之痛。

而这种病,无论古今,人人都易沉迷其中,以古鉴今,贾家的人性悲剧不要再上演,这是今人读《红楼梦》一个重要的课题。

贾门少奶奶摸管家丫头衣角:不顾体面还是另有所图?

李纨也被列入薄命司,很多人是不理解的,因为从她的判词里看,她可能是贾家败落后,为数极少的又重新获得富贵的贾家人。

但曹翁还是将她列入薄命司,唯一的理由是,他的儿子贾兰虽然获得了富贵和高官厚禄,但最终却英年早逝,死在为功名拼杀的战场上。

贾兰的这种悲惨结局,对年纪轻轻就守寡的,一生以子为希望的李纨来说,无异于是最大的打击,但贾兰的悲惨命运,曹翁实际上早有暗示:都是李纨一手造成的。

李纨在贾府虽是一位寡妇奶奶,但地位并不低,她是荣国府当家人贾政的长房儿媳,如果不是贾珠早死,她应该就是贾家着力培养的新一代接班人。

想必当初,李纨骨子里也是一位很能干的女子,要不然,贾政、王夫人也不可能给长子选这门亲事。

但是贾家的下人兴儿却说,这位大奶奶如同一尊菩萨,第一个大善人,问事不知,说事不管,她在荣国府树立起来的公众形象就是:不争不抢,没有欲望。

按说,这样的李纨,对儿子又一心一意地着力培养,贾兰命丧战场的命运,怎么可能是她造成的呢?曹翁通过一个细节,让人看到外表不争不抢的菩萨面孔下,李纨的真面目。

第三十九回螃蟹宴,平儿来要螃蟹,李纨强行留下平儿不让她走,坐在平儿身边一直在衣服上摸来摸去,弄得平儿都不自在起来。

那么,李纨摸来摸去在摸什么呢?是钥匙。

李纨还开玩笑说:“什么钥匙?要紧体己东西怕人偷了去,却带在身上。”

李纨的这一通操作,于她少奶奶的身份十分不得体,甚至不顾体面。那么李纨为何在喝了酒后,竟然作出和平时完全相反的举动呢?兴儿嘴里问事不知、说事不管的大菩萨,为何如此失态?

其实,李纨的这些举动恰恰暴露了,她并非是一个不争不抢没有欲望的人,相反,她把自己的欲望都藏了起来,她的处境让她把对富贵和权力的欲望隐藏起来,暗中一直在使劲。

她对贾兰的学业抓得很紧,在贾家子弟吃喝玩乐时,李纨给贾兰灌输的一直都是上进上进,追逐富贵和权势,希望母凭子贵,扬眉吐气。

最终,贾兰不负众望,在贾家被抄家,贾家子弟都飘零流落时,他突出重围,出将入相,威赫赫爵位高登,不过最后落得个昏惨惨黄泉路近的下场。

李纨的争荣夸耀的好胜之心,在贾兰心中扎下种子,为富贵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赫赫扬扬王熙凤:好胜之心激起嫉妒之意,给女儿斩断富贵路

王熙凤是贾家两门中最讲究体面,好胜之心最强的人。这种性格让她树敌无数。

根据判词,王熙凤最后被贾琏休了,这本无可厚非,凡人做事,都要自食其果。但最可悲的是,她无辜的女儿巧姐,险些被狠救奸兄卖入烟花之地。

其实,在王熙凤陷入困境后,有一个人是可以救她的女儿巧姐儿于水火之中的,她就是李纨。

但李纨没有伸出援手解救这个孤女,为什么?当然是王熙凤风光时目中无人争强好胜,把本来属于李纨的管家奶奶之位抢了过去,还处处要压李纨一头。

在王熙凤风光时,李纨心中有恨但也无可奈何,但在王熙凤落魄时,让她伸手帮助凤姐的女儿巧姐儿,她的冷血也在情理之中。

王熙凤为了在众人之中拔尖要强,把自己的私房钱都陪在了里面,她费尽心机在为荣国府续命,但到头来没有人看到她的好,反而把她恨入骨髓。最终,她为这个争荣夸耀四字,付出了难以承受的代价。

这种争荣夸耀,其实还有一个通俗的词叫“窝里斗”,这争抢之心争抢之举,正是探春所说的“自杀自灭”起来的力量,而这股力量,在贾家处处存在,盘根错节,如蛀虫一样,不必外人攻击,自己就把赫赫扬扬的两座国公府啃噬得满目疮痍。

准姨娘袭人的争荣之心:掩藏在忠厚之下的背叛者

俗话说:蛇有蛇路,鼠有鼠道。在贾家这个人员复杂的家族里,除了主子之间的暗地较劲外,在丫头仆人中,这种争荣夸耀之心,一点都不比主子之间的少。相反,因为地位低下,她们要想获得人上人的地位,往往扭曲了人性向上爬。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