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度过寒冷冬季的?我们无需操心,古人的取暖神器很多

2020-07-21 13:19:53 作者: 古人是如何度

文|飞鱼说史

据《秦宫廷文化》记载:考古工作者们在咸阳宫殿遗址的洗浴池旁边发现有壁炉,似为供取暖用的设备,研究者认为,这应是在当时条件下比较先进的方式,遗址中发现三座壁炉,壁炉采暖可以克服火盆、火塘取暖的弊病,其中两座壁炉是供浴室采暖用的,而第三层第三室的壁炉似供高级统治者采暖用的,因为它接近最大的一室。

天气逐渐转冷,如何取暖,则成为了很多人不得不思考的一个话题,尤其是怕冷的小伙伴,面对寒风瑟瑟,那感觉简直就心如“风”绞。

火盆取暖

既然说到了冷,那就不得不说下南方和北方区别,飞鱼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方人,认为南方总是艳阳天,于是高考之后填报志愿就选择了南方的高校。

结果到了那里才发现,冬日里的南方,简直比北方还冷,如果做个比较的话,那就是北方的寒风是物理伤害,而南方的寒风却是魔法伤害。

正所谓,我在南方的艳阳里瑟瑟发抖,而你却在北方的暖气屋里大汗淋漓。

话说休繁,言归正传,高科技发达的今天,各种取暖神器遍布的现在,不少人仍然在寒冬发愁,那么没有高科技取暖的古人,他们又如何度过寒冬的呢?

用来取暖的火塘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无需操心,因为古人的取暖神器很多,那么古人究竟用什么方式取暖呢?火塘、壁炉、椒房等等,当然还有一种或许您不知道,那就是“妓围”。

本篇飞鱼就为您说说古人的取暖方式。

火塘最早的取暖方式。

“火塘”是迄今为止被发现最早的一种取暖方式,这种取暖方式又被称为“火炕”、“火铺”,是古人在房屋内用砖石等建造的用于煮饭和取暖的设施。

直到现在,一些少数民族如普米族、怒江白族、兰坪白族支系那马人、丽江纳西族等还在采用这种取暖方式,或是在火塘边进行祭祀活动。

用来取暖的火盆

其建造方法也相当方便,那就是在屋内的地上挖成小坑,四周垒上砖、石等,中间生火用来取暖和做饭,如果说的在明白些的话,更类似于我们现在在室外点燃起的篝火。

当然这种取暖方式并不和近现代东北地区的“炕”一样,最为根本的区别,是东北的炕是在炕下烧火,而这种方式,则是在屋子中间,不在其上方建造东西,当然那时候的古人还没想到这种方式。

壁炉和椒房。

到了秦代,古人发明了“壁炉”,克服了“火塘”、“火盆”采暖的一些弊端,据《秦宫廷文化》介绍:在咸阳宫殿的遗址中发现三座壁炉。

壁炉中使用的燃料是木炭,木炭烟少且具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能发明出壁炉以及使用木炭作为燃料可见先人的非凡智慧。

汉代则出现了“温室”、“椒房”,在西安西北郊阎家村的汉代建筑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古人用于采暖的炉灶。

西方家庭现今仍在沿用的壁炉

炉灶是用土培堆砌而成,灶膛是以方形呈现,《汉书霍光传》中记载:(昌邑)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这里的温室就是说的温室殿,此温室殿用花椒和泥涂在墙壁上,是当时最高统治者冬天取暖的宫殿。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花椒涂墙,真的有保暖的作用嘛,这个在现在用的很少,当然其效果也不得而知,当然还有人认为,因为花椒多籽,其实也是一种祈祷王室后宫多子的一种方式。

唐朝的“瑞炭”。

在唐朝时,宫廷已经用“瑞炭”来取暖,正如宋代张勉窗所作的《瑞炭》一诗曰:百条进自西凉国,易火难灰作瑞看,想得当时宫殿暖,不知门外有风寒。

当然这并不是说唐朝时期炭才出现,其实先秦时期,人们燃烧木柴后,就已经得到了炭,只不过那时候的古人,还没有实实在在的利用炭,最多还是用炭灰来暖手。

木炭

此外,在唐朝时期卖炭也成为了百姓谋生的一种手段,正如白居易的《卖炭翁》曰: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唐朝取暖新“高度”——妓围。

说到这名词,不少人会比较陌生,那么这种取暖方式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别急,我们先看文献记载,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代诸王,每冬日要官妓围坐于侧,以挡寒风。

也就是说,这种取暖方式,靠的是人身体散发的热量,可以说是相当的“节能环保”,这是不是超出了我们现在人的想象,可是唐朝诸王就是这么取暖的,足见唐朝后期贵族们的生活是何等的荒淫豪奢。

飞鱼说:

古人是如何度过寒冷冬季的?我们无需操心,古人的取暖神器很多,壁炉、温室、椒房、妓围等这些取暖神器,其实只是社会上层人士才能享有的,而下层民众用得最多的还是火塘。

想想也是,毕竟火塘的经济成本最低,只需挖个坑,垒点石头就完事了,生下就靠大自然给予的木柴和通过自己钻木取到的火。

用来取暖的火盆

除此之外,古人度过漫长的冬夜,其实也是很惬意的,因为他们无需在冬日里还要为生活四处奔波,当寒冷来袭,他们靠着收藏的食物,围着火塘,什么也不用做,漫漫寒夜,也会稍纵即逝。

 1/2    1 2 下一页 尾页